中國駐英大使:中國不相信“修昔底德陷阱”
2014-05-22 06:52:01??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倫敦5月21日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20日在英國國防大學聯合指揮與參謀學院發表演講。他表示,國際關系中還存在一種宿命論,認為新興大國必然會挑戰守成大國并與之發生沖突,這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國不相信“修昔底德陷阱”,不認為今天的國際關系是一種“零和游戲”。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詹姆斯·摩爾斯代理校長兼院長,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時隔兩年再次來到英國國防大學聯合指揮與參謀學院。2012年2月,我曾以“《孫子兵法》與中國的外交國防政策”為題在這里向你們的學長發表演講,至今記憶猶新。 兩年前講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人的智慧,今天我想講講當代中國人的智慧。我認為,最能反映當代中國人智慧的是一個最具有時代特色詞匯,這就是“中國夢”。 要理解什么是“中國夢”,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中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個多月前訪歐時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的演講中指出,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一個經歷了深重苦難的國家,一個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國家。我認為這高度概括了中國的國家特點,中國就是這么一個古老與現代交融,發展與改革并存,背負苦難記憶,矢志民族復興,堅定走自己發展道路的發展中大國。 理解了什么是“中國”,也就容易理解什么是“中國夢”?中國夢就是中國的未來發展目標,其基本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中國在歷經千難萬苦,走上發展正途后的必然追求和不懈目標。 中國夢不是一個國家要國強必霸,獨步天下,不是一個國家要窮兵黷武,復仇血恥,不是一個國家要壟斷能源資源,控制全球市場,不是一個國家要獨享經濟好處,不顧別人死活。中國夢的天生屬性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 中國夢首先是和平夢。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它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自近代以來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記憶,讓中國人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希望和平、反對戰爭。中國今天的發展成就,更是在和平條件下參與國際分工合作,通過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 中國夢是發展夢。沒有發展,不可能實現持久和平。最近世界銀行一份技術性報告稱中國經濟規模今年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國際上媒體很關注,但是中國自己很淡定,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國情和國際地位有清醒的認識。中國還有2億人生活在世界銀行的貧困線標準以下,還有7400多萬困難群眾靠低保生活,還有約1億人生活在城市中的棚戶區和城中村,還有幾億農村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和落戶城鎮。讓13億多中國人都過上好日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需要付出長期的、扎扎實實的努力。 中國夢是開放合作夢。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愿與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中國現在是全球128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其中從世界各國進口了1.95萬億美元的產品。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近1200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 中國夢是共贏夢。中國不僅致力于自身發展和造福本國人民,也愿意隨著自身國力的增長,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十多年前,英國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說了這么一句話:“中國的發展是英國的機遇。”如果說十多年前很多人對這句話還有疑問,那么今天則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大家都看到了實實在在的互利共贏:英國對華出口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過去5年翻了一番還多;中國在英投資過去兩年達130億美元,超過此前30年的總和;英國企業在華設立的子公司、英國銀行在華設立的分行是越來越多。中英間的合作既促進了中國的持續發展,也帶動了英國走出低谷并迎來強勁增長。 |
相關閱讀:
- [ 05-20]臺“駐加拿大代表”劉志攻將接任臺“駐英代表”
- [ 05-01]中國駐英大使: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不是紙上談兵
- [ 02-08]英國媒體關注中國駐英大使與二戰老兵通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