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英大使:中國不相信“修昔底德陷阱”
2014-05-22 06:52:01??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不久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了非洲,提出要推進中非產業合作、金融合作、減貧合作、生態環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打造中非合作的升級版。中非之間的關系也是共贏的一個生動例子:中國發展好了,非洲有機遇;非洲發展起來了,中國也會受益;中國和非洲都發展進步了,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中國夢是我們的追求,是我們的理想;實現中國夢不會一帆風順,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需要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這些挑戰有經濟方面的,有安全方面的;有來自內部的,有來自外部的。當前,來自內外的安全方面的挑戰就尤為突出。 比如,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這“三股勢力”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本月初中國的學術機構發表了首份國家安全藍皮書,指出在國際恐怖活動呈反彈之勢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恐怖活動再次呈高發狀態,且呈現出地域擴大的趨勢。2013年中國境內共發生暴恐案10起。今年以來,中國境內又接連發生了一系列嚴重暴恐案件,其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 從外部看,世界和地區局勢令人擔憂。從北非,到中東,再到烏克蘭,一些國家出現了動蕩。在東亞,本該是風平浪靜的地方,但某個國家要修改“和平憲法”,推翻戰后國際秩序;還有的國家仗著有后臺,有恃無恐,在領土主權問題上不斷惹事生非,制造事端,破壞地區穩定和平。 此外,國際關系中還存在一種宿命論,認為新興大國必然會挑戰守成大國并與之發生沖突,這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國不相信“修昔底德陷阱”,不認為今天的國際關系是一種“零和游戲”,但有的國家總拿中國說事,制造所謂“中國威脅論”,拉幫結派,圍堵中國,中國的安全環境一下子被搞得很復雜。 針對影響中國穩定和安全的這些內外因素,中國的安全觀也在不斷發展和演進。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一貫積極倡導和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互信,是指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心態,互不猜疑,互不敵視。互利,是指相互尊重安全利益,在實現自身安全的同時,為對方安全創造條件,實現共同安全。平等,是指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內政,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協作,是指以和平談判方式解決爭端,就共同關心的安全問題進行廣泛深入合作,消除戰爭和沖突的隱患。 中國也主張發展以“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特征的“新型大國關系”。在人們回顧100年前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75年前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在二十一世紀有足夠的智慧不再重蹈歷史覆轍,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間可以合作解開“安全困境”,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 最近,中國組建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了國家總體安全觀,即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為此,中國將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 今天在上海開幕的亞信第四次峰會上,中國作為會議輪值主席和東道主,將在“新安全觀”和“總體安全觀”的基礎上,推動樹立“亞洲新安全觀”,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積極探討建立符合地區安全實際、滿足各方需要的亞洲安全與合作新架構。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夢”照亮了中國前進的方向,中國的安全觀是確保中國夢實現的重要指南,而中國的國防建設是實現中國夢和貫徹中國安全觀的強有力保障。 在座的各位都是軍人,大概沒有哪個軍人會反對建設強大的國防。當然,由于各國資源稟賦、安全環境和國際地位不同,“強大”總是相對的,以滿足需要為前提。中國的國防建設也是本著同樣的理念。去年發表的《2013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就指出,中國要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我認為,中國的國防建設有四個基本點: 第一,中國國防力量的發展,立足于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發展利益。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領土,2.2萬多公里陸上邊界、1.8萬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多公里島嶼海岸線,是世界上鄰國最多、陸地邊界最長的國家之一。中國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守護好我們的領土、領空和領海。我們不能讓近代中國慘遭外敵入侵、戰禍綿延不斷的歷史重演。同時,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海外能源資源、海上戰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中國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來開展海上護航、撤離海外僑民、應急救援等海外行動,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 第二,中國國防力量的發展,始終保持在合理適度的水平。現在外界比較關注中國的軍費。比如今年初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2014軍力平衡報告》和簡氏防務集團的報告中,都認為中國的國防預算保持高增長勢頭,2013年中國國防支出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并且預測中國軍費開支可能會在2030年至2040年趕上美國。但是,這些報告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中國經濟規模是美國的56%,國防費用只有1/4不到。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年4月發表的報告,2013年各國軍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美國是3.8%,俄羅斯是4.1%,英國是2.3%,世界平均水平是2.4%,而中國只有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樣,在世界各大國中,中國人均軍費支出也是最低的,僅為美國的1/22,英國的1/9,日本的1/5。中國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我們沒有海外軍事基地,除了維和人員和執行護航任務的海軍編隊,沒有在海外部署一兵一卒。 第三,中國國防力量的發展,日趨開放透明。1998年以來,中國已發表了8版國防白皮書。去年發表的白皮書首次公開了陸軍18個集團軍的番號、陸軍機動作戰力量人數、海空軍人數和戰略導彈部隊導彈型號。前不久,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首次訪華的第一天,就登上了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進行參觀。 幾個月前,位于南京的解放軍理工大學舉辦了第五屆陸軍國際學員周活動,來自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的兩位學員賈森·約翰遜和理查德·列文首次代表英國軍校參加。英國廣播公司(BBC)派出記者全程跟蹤采訪了這一活動并在最近播出,片名叫“中國的新模范軍”,時長30分鐘。這是外國媒體首次進入中國軍事院校跟蹤拍攝,也是中國持續推動國防透明化、加強國際交流的一個縮影。 第四,中國國防力量的發展,為國際與地區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派遣維和軍事人員最多的國家,1990年以來已累計向20多次維和任務派出超過2.5萬名維和人員;是聯合國115個維和出兵國中派出工兵、運輸和醫療等保障分隊最多的國家;是繳納維和攤款最多的發展中國家。2002年以來,中國軍隊已執行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任務36次,向27個受災國運送總價值超過1.2億英鎊的救援物資。2008年底以來,中國已派出17批45艘艦船、1萬余名官兵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中國積極參與敘利亞化武轉運護航任務,迄今已完成十余批次。中國出動了7艘軍艦、3架軍機參與搜救馬航MH370航班。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醒了,但它沒有讓世界發抖,因為它是和平的、可親和文明的獅子。 兩年前,我在這里講過,中國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善之善者,我們主張通過協商和對話妥善管控與鄰國的分歧,解決爭議。我們從不惹事,但在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絕不懼事、怕事,我們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所以我也奉勸一些國家,不要誤判形勢,不要低估了中國的決心和意志,也不要低估了中國的力量和能力。 女士們、先生們, 英國著名戰略思想家富勒曾經如此評價他的前輩克勞塞維茨,“在克勞塞維茨所有一切的盲點中,最盲目的一點即為他從未認清戰爭的真正目的是和平而不是勝利;所以,和平才是政策的根本理想,而勝利則只是企圖實現此種理想時所使用的一種手段。”在我們今天看來,以戰促和并非必須,但和平的確是我們矢志不渝的理想。無論中國夢、中國安全觀和中國國防建設,和平都是其要義和宗旨。而且我們相信,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高度一致,中國的安全與世界的和平穩定息息相關,中國的國防軍事建設并不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也需要其他國家一道相向而行。 今天,我很高興再次向來自英國和世界各國的軍事指揮官介紹中國夢、中國的發展理念和安全觀念,我也歡迎大家有機會到中國參觀訪問、軍事交流,去實地造訪中國的軍校、軍營和軍艦,與你們的中國同行一起學習、訓練和演習,通過訪問減少誤解,通過溝通增進互信,通過交流理解什么是“中國夢”。 |
相關閱讀:
- [ 05-20]臺“駐加拿大代表”劉志攻將接任臺“駐英代表”
- [ 05-01]中國駐英大使: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不是紙上談兵
- [ 02-08]英國媒體關注中國駐英大使與二戰老兵通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