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 今天上午,北京市公安局舉行情況通報會,由北京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向市民群眾和新聞媒體介紹北京警方構建立體化反恐防恐工作體系相關情況。 全面覆蓋突出重點 以快制動有效控制 北京警方構建立體化反恐防恐工作體系 “全面覆蓋,突出重點,以快制動,有效控制”。近年來,首都公安機關著眼“平安北京”和“最安全城市”建設目標,立足首都反恐防恐長期實踐和當前現實斗爭需要,構建了“保核心、守重點、控街面、抓外圍、全覆蓋”多警種聯勤聯動、快速反應的立體化反恐防恐工作體系。充分依托網上網下聯勤指揮、交警巡警特警協同作戰、地上地下一體化等機制,采取空中巡控、視頻巡控、機動車巡、攜犬巡邏相結合等方式,把巡邏力量組織到位、把防控任務落實到位、把武器裝備配備到位、把勤務機制調整到位,最大限度地將警力擺上街面,落實固化社會面防控的各項創新舉措和超常規措施,大幅度提升了街面見警率、巡邏覆蓋率和快速反應能力,有效營造了“百姓身邊有警察、街頭處處有防范”的聲勢和良好氛圍,嚴防發生暴恐襲擊和個人極端暴力案件,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 保核心—— 多種防控機制確保首都中心區絕對安全 北京市公安局始終把首都中心區防控放在首位,不斷優化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情報、指揮、防控、處置四位一體的綜合防控網絡,確保絕對安全。 實行網格化、全天候、實名制防控。將中心區劃分為若干網格,逐一落實責任措施。突出網格化,網格內各警種分工協作,建立相鄰網格支援、警種聯勤聯動、常態機動處突機制,形成“巡警管格、交警管線、特警管面、公交管站”的地上地下一體化防控格局。突出全天候,分等級、分季節、分時段,動態部署防控力量和勤務方式,加大警力覆蓋密度,強化24小時控制。突出實名制,把參與中心區勤務的力量全部實名制,細化任務措施,責任到崗到人。 以遠端保中心、以外圍保核心。堅持齊抓共管、整體作戰,突出主動發現,在中心區外圍設置過濾線、檢查崗,加強24小時視頻巡檢,切實將問題發現、解決在中心區外圍。突出無縫銜接,由市局勤務指揮部和人口總隊牽頭建立分局之間、派出所之間、社區之間聯勤銜接機制,落實實名制、全方位管控責任,最大限度減輕中心區的壓力。突出關口前移,構建了外圍檢查站、遠郊區縣、環城帶、城六區、中心區外圍,從遠到近、環環緊扣的防控屏障,提前消除各類不安全因素。 堅持最高工作標準、最快速度處置。在強化情報先行、預警查控的同時,突出點對點指揮,把原來的多級指揮變為點對點、可視化的垂直指揮,縮短指揮運作時間,提高應急反應能力。突出全責全能,淡化警種意識、強化警察責任,參加勤務的所有民警都要履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處置的責任,加強聯勤聯動,確保快速反應,形成工作合力。突出常態處突,加強武裝巡邏的等級化、專業備勤的常態化、第一響應的日常化,優化武裝巡邏等級、點位,把反恐等專業力量、裝備24小時前置,將屬地分局、專業警種作為中心區第一響應力量,及時有效處置突發案事件。 守重點—— 全市14個重點繁華地區突發事件“一分鐘處置” 為進一步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在取得先期工作成效基礎上,北京市公安局依托首都中心區成功防控經驗,對全市重點地區進行了梳理,確定了王府井、北京站、西單等14處人流密集的重點繁華地區,按照遇有突發事件能夠在一分鐘以內進行處置的標準,“距離精確到米、時間精確到秒”部署武裝警力進行定點看護。這14處點位按照一分鐘處置工作機制,將武裝民警全部放置在明顯的點位上,能夠在最大限度、最短時間對突發的恐怖、敏感案事件采取處置措施。同時,全局根據“一分鐘”處置預案制定分方案,在暫時未涉及十四個重點繁華地區的分縣局也根據方案內容,自行在轄內的次重點部位設置一分鐘處置點位并部署警力,將“一分鐘”處置工作機制常態化,普及化。 建立了地方公安和鐵路公安反恐維穩聯動機制。按照公安部統一工作部署,北京市公安局啟動了地方、鐵路公安聯勤聯動機制,明確統一指揮、實現站區通訊聯網,推動站區網格化巡控、建立“四級”應急處置模式;不斷加強特警、反恐、屬地分局、武警及鐵路公安聯動協作,形成常態化的拉動演練機制,實現多警種合成作戰;會同鐵路公安輪流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大型客運站進行常態化巡邏,打好反恐人民戰爭,不斷提升隊伍整體的應急處突能力。 控街面—— 武裝巡邏屯兵街頭,出警不超3分鐘 在常規巡邏力量基礎上,北京市公安局以武裝巡邏為突破口,調整完善巡邏警務站工作機制,以摩托車、攜犬等巡邏方式為補充,確保社會面重點部位全覆蓋。 啟動武裝巡邏。北京市公安局于5月12日正式啟動了巡警武裝巡邏工作,組建了150輛專職武裝巡邏車,按照重點大街全覆蓋、單車巡段不超過3公里、接警到場時間不超過3分鐘的標準進行部署,承擔街面盤查核錄、武裝巡邏震懾;暴力恐怖案件、個人極端行為先期處置;涉槍、涉爆警情先期處置;群體性暴力事件先期處置;聚眾持械斗毆警情先期處置;根據市局指令擔負其他緊急警務和武裝支援任務等六大職責。這些車組每車均配備防暴槍、左輪手槍,警力分組輪班開展24小時巡邏防控工作。 調整完善警務站屯兵街頭。當前全市已部署街頭警務站190個,并將社區警務理念融入街頭防控,充分發揮群防群治力量“人頭熟、地面熟”的優勢,不斷擴展情報信息源,及時發現和報告各類安全隱患,與民警形成信息互補,織嚴織密街頭“人防網”,開創“重點大街一線紅”的工作局面。 加強摩托車和攜犬巡邏。根據道路交通實際,在城六區道路狹窄、交通擁堵路段部署摩托車巡邏停靠點177處,由巡警支大隊直屬警力擔負,以每兩輛摩托車為一組,每人攜帶左輪手槍,按照無警停靠震懾、周邊步巡,有警快速反應、先期處置的原則開展巡控工作。同時,在全市治安復雜地區、群眾活動密集場所部署攜犬巡邏組,充分發揮警犬的震懾和發現作用,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抓外圍—— “三道防線”把危險堵在門外 依托區域警務合作,明確反恐從邊界開始、從進京開始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三道防線查堵機制。三道防線查堵機制,是防范應對重大暴力恐怖案事件有效手段和措施,以“動靜結合、巡堵互動,等級調控、整體聯動”為基本勤務模式。具體講,就是在環京外圍進出京道路上設置卡點,為第一道防線;在本市環城帶地區進入市區的主要道路上設置卡點,為第二道防線;在本市城六區的主干道、聯絡線以及路口設置卡點,即第三道防線。三道防線各卡點形成互為銜接、相互策應的復式卡點。 外圍檢查站,三道防線,環首都區域警務合作機制,最大限度將各種威脅首都安全的因素隔離、過濾、處置在外圍。檢查站是首都外圍的第一道屏障,是拒危險于首都門外的第一個關口,北京市公安局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加大警力投入和工作保障,落實檢查站實名制運行機制,將影響首都安全的各類危險、威脅、隱患、問題阻斷在遠端、消滅在萌芽,減輕中心區安保壓力,打造現代“護城河”,全力做好首都外圍防線的安保工作。 全覆蓋—— 實現“空地”立體防控警務新模式 北京市公安局依托科技強警戰略,大力加強科技投入,以警務飛行空中巡邏和視頻監控全面覆蓋彌補一線警力的缺口,提高反恐防恐效能,并大力構建地上地下一體化機制,確保軌道交通的出行安全。北京警航的有關領導介紹,警用直升機每周巡邏、訓練飛行時間不少于30個小時。每周執行巡邏任務不少于兩天。 在警務飛行方面,市局警航總隊5架警用直升機,對北京城區、郊區、周邊檢查站、早晚高峰勤務等共計18條航線進行日常空中警戒巡邏。一旦遇有突發事件,能迅速在相應地點實施空中勘察、應急起降,并根據地面情況對地面處置行動實施空中支援,包括警力運送、視頻圖傳、空中喊話、照明搜索、人員救助等手段。 在視頻監控方面,北京市公安局視頻天網體系基本實現了城區、郊區城關全覆蓋,并形成了一批典型技戰法和管理模式在打擊違法犯罪、服務群眾及重大安保工作中發揮了作用;其中通州分局依托視頻“天網”系統,在居民小區、平房區以及公交車站、繁華場所、中小學幼兒園等區域和重點部位建設圖像視頻巡控系統和報警前端,將物防、技防設施和人防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在治安防控、打擊破案、綜合管理、服務群眾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四年來,通州區刑事類警情同比下降52.7%,街面警情同比下降33.9%,入室盜竊等可防性案件警情同比下降37.4%。 在軌道交通方面,建立了安檢控物、區域防控、高峰勤務以及地上地下一體化警務工作機制,嚴密軌道交通反恐防范體系。根據每座車站的不同特點,逐一制定客流疏導方案,根據大客流發生的時間、地點不同,梯次投入警力,保證有序流動,避免交叉客流;每日早晚高峰及突發極端天氣情況時,警力最大限度投入地鐵車站,確保軌道交通車站站站有警,快速處理各類治安案件,加強對安檢的指導和監督,盡全力將各類違禁品,堵截在車站之外,保證軌道交通安全。(記者 李婧) |
相關閱讀:
- [ 05-20]廣州多警種全副武裝進行反恐應急作戰拉練
- [ 05-20]廣州警方夜晚在火車站舉行反恐演練(組圖)
- [ 05-20]俄羅斯外長呼吁基輔當局停止“反恐行動”
- [ 05-19]成都反恐維穩實戰演練
- [ 05-19]成都市舉行大規模反恐維穩實戰演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