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的蔬菜種植區,記者發現,田間地頭的農民們對測土配方施肥感覺很茫然。測土配方施肥是我國應對化肥過量使用的一項重要舉措,但這個地方為何沒見什么動靜呢? 在山東壽光農業局,檢測中心的地上堆滿了從各地采來的土樣。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測土的工作其實一直在做,只是他們的工作量和大棚數量比起來微不足道。壽光農業局有20個人的檢測隊伍,在全國縣級行政單位里算是多的,河北省成安縣的工作就更難做了,6個工作人員,至少要負責8萬多戶農民的耕地。 測土配方施肥是我國從發達國家借鑒的先進做法。但在國外,農業生產很多都是大農場、規模化經營,整個區域的基礎地力和化肥施用情況類似,上百公頃土地取15-20個樣品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中國的農業生產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一塊地通常只有一、兩畝大小,如果也按一個地塊取15-20個樣品來檢測,其數量是難以想象的。實際上,近幾年,國家財政每年都要投入十幾個億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這些錢聽起來很多,用起來卻不夠。 那么,農民自己愿意花錢測土嗎?河北省成安縣的農民李玉蘭是“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田的主人,按理說他是最理解土壤檢測好處的人了,但他說不會自己拿錢去測土。 “測土配方施肥”成本大,集中推廣有困難。但是再不改土改肥,增收就會遇到阻礙,生產就會遇到瓶頸,這點農民自己最清楚。所以我們看到,在新技術推廣受阻的情況下,農民便開始嘗試各種辦法,千方百計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提高地力。因為大家的情況和習慣不同,這個局面看上去,就成了“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 在山東壽光的村子里,記者碰到一位女士隋玉萍。她頭上蓋了塊毛巾以防曬黑,很難想象這么愛美的姑娘居然是賣稻殼糞的。 一會兒功夫,隋玉萍就賣出了兩車糞,收獲了16000塊錢。她告訴記者,這幾年,壽光有機肥的銷售量節節攀升,越來越多農民開始使用豆餅、稻殼、雞糞作為大棚底肥。別的地方的農民都愛用化肥,壽光的農民為什么偏愛有機肥呢? 其實,作為北方最大的蔬菜基地,這里因過量施肥而導致的土壤問題很早就出現了。在農民看來,化肥越來越不好用,必須得另想辦法。一些腦瓜靈活的農民想起了雞糞、豆餅這些多年不用的有機肥。 有機肥最大的好處就是培肥地力?;謴褪褂糜袡C肥的農戶發現,土壤明顯有了勁,蔬菜長得特別好——有機肥就這樣重新火了起來。 借此機會,農業技術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制定了《蔬菜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推行至每家每戶。 一個好的施肥方法并不是不施化肥,而是要做到化肥和有機肥的合理配比,既能增產增收,又能培肥地力。在壽光,除了有機肥的變化,化肥的使用也和過去有了很大不同。 一戶農民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不用復合肥,而是用一種“綠面面兒”。在農資商店,記者看到了這戶農民使用的“綠面面兒”,是一種以色列進口的水溶肥,包括氮磷鉀和多種微量元素,小小一包25公斤,可價格卻高達600元。農民告訴記者,這一小袋化肥,一個大棚能施4次,總量其實省了很多。 因為蔬菜產業做大了,當地已連續多年實現農村人口與城鎮人口的收入持平,這就使農民愿意用高投入換來高產出,而在培肥地力上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可以使他們的高收入更加持久。 雖然壽光在平衡施肥、土壤改良上取得了成效,但是,要想真正解決過去多年來對土壤的損耗和污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壽光土壤中積存的化肥、農藥殘留呈現出深層比淺層更為明顯的狀況,這說明了什么呢?壽光市蔬菜站站長劉立功介紹,地表的農藥肥料污染慢慢向下滲透,現在到達地下20米的污染其實是10年前造成的。專家認為,要想徹底清除這些污染,恐怕需要更長的時間。 不管是農家土肥還是高效化肥,它們的使用對減少施肥總量、改善肥料結構都有好處。但各自為戰的粗放作業模式,畢竟還是效率低下、進展緩慢。壽光尚且如此,更何況其它地區?其實,先進國家的經驗已經證明,解決土地退化問題,農業的規?;洜I是重要前提;而農業的適度規模化經營,也正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的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所以我們說:“改土改肥”這項工作,不止涉及具體的技術設計和制度安排,更與國家農業戰略布局密切相關,只有把中央精神吃透、落實,整合力量、全面協調,它才可能取得扎實成效。 |
相關閱讀:
- [ 05-22]劉德華扮民工吃肥腸粉 雙手握手藝德受稱贊(圖)
- [ 05-19]宋祖英被曝愛吃肥肉 老師:她是吃死不胖型(圖)
- [ 05-17]南非現“吸脂蚊子” 或稱輔助治療肥胖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