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當下的生態文明建設?
2014-05-27 11:55:55??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如何看待中國當下的生態文明建設?——2014 長江保護與發展論壇觀點摘要 新華網成都5月27日電(記者張雪花)由民進中央、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辦的2014 長江保護與發展論壇26日在成都開幕。圍繞本次論壇的主題“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與會者暢所欲言,紛紛發表自己看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 制度創新與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保證長江生態安全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首要問題。 中國夢也包含中華兒女保護長江之夢。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之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同時,南水北調工程的推進,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在全流域建立嚴格的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提出,所有這些都提示我們,唯有重視水安全與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找到出路、才能激發活力。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從體制建設、機制建設和法治建設三方面入手。在加強區域合作中,政府應該發揮全流域統籌協調的作用。要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考慮利益的分配,激活各種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各項改革一定要于法有據,要立新法、修舊法,加強監督和執法的力度。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 長江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脈,長江經濟帶是中國最寬廣、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我們的“母親河”,開發長江就是開發我們的“黃金帶”。 任何經濟發展都要有資源環境作代價,如果生態建設和保護跟不上,發展會受到制約,越是在加快發展的時候,越應該把生態環境保護好,把長江流域保護好。務必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通過生態建設量的增加、質的提升和速度的加快,減少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有效增強經濟發展的環境容量。 水利部副部長蔡其華—— 長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配置管理工作任重道遠,必須轉變治水思路,以維護健康長江,建設水生態文明。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 要堅持系統思維,統一謀劃,協同推進長江流域生態建設,要秉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依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依據不同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的自身規律,相互聯系,統籌治山治水治湖田,統籌城鄉發展,大尺度規劃流域生態建設。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王毅—— 設立長江上游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設立水電/酒業開發區域保護和發展基金,打造長江上游特色產業經濟帶,打造黃金水道為主線的綜合立體交通。 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劉雅鳴—— 必須看到,洪澇災害頻繁、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水利設施薄弱仍是長江待解難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深入發展,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大,長江水利面臨的形勢將更趨嚴峻。 |
相關閱讀:
- [ 05-27]東山立足實際 建設美麗生態旅游海島
- [ 05-27]漳州開發區第四屆生態楊梅節5月31日開幕
- [ 05-27]福州打造全國最“長優美”環島路 留足生態空間
- [ 05-27]福州打造全國最“長優美”環島路 留足生態空間
- [ 05-27]專家探討生態福州建設 70公里長濱江公園穿城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