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樓市供大于求 限購政策有所松動 一方面是樓市的持續低迷,一方面是房屋供應量的持續增加,顯然寧波樓市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形成,那么寧波樓市成交量持續走低的原因是什么?價格下跌是否會帶來風險,開發商會不會出現資金斷裂呢? 隨著寧波樓市價格和銷量的雙雙走低,前些年瘋狂拿地留下的后遺癥開始顯現,當時拍出的一個個地王不斷推高樓市價格,然而當價格下跌、銷售停滯不前的時候,一些開發商出現了資金緊張,甚至斷裂。那么寧波樓市成交量持續走低的原因是什么?價格下跌是否會帶來風險呢? 隨著寧波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面粉貴過面包的現象越來越多。謝耀生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實際上寧波的目前的跌價樓盤虧損的已經是很多了,特別是2009年2010年,拿地的這些項目,基本上都虧損了。就在他開發的樓盤附近,一個樓面地價超過每平方米16000元的樓盤,開盤均價只有2萬多元,如果銷售不順利必然虧損。 寧波百隆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耀生:精裝修的,每戶人家還有一個室內游泳池,這樣的樓,它本來想開5萬塊錢一平方的,如果開5萬塊錢一平方,那可能還有一點比較好利潤,大概利潤率在20%以上,這么一個水平,那現在它只開到2.6萬,我估計要虧損,虧損的可能要還蠻多的。 在寧波愛地房產市場總監許哲看來,導致寧波樓市下跌的原因,一方面是供應量持續增加,遠遠超出了寧波當地的消化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限購政策的持續影響,導致購房客戶的結構發生了變化。 寧波愛地房產市場總監許哲:特別是到了房價走穩以后,房價不怎么漲了以后,市場投資性的需求慢慢就出去了,到后面的話基本上就很少基本上就沒有了。因此整個市場需求的是一個自住需求來支撐,自住需求它經過一波集中釋放以后,生長就沒有那么快。 另外,越來越緊的房貸政策,也抑制了一部分改善性需求。 寧波愛地房產市場總監許哲:信貸收緊直接導致了購房成本的一個上升,因為我們的客戶都是自住客戶,都是剛需或者改善性的客戶,而且是以剛需為主的,利息成本的上升、首付比例的上升對他購買行為影響是非常大的。 許哲給《經濟半小時》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貸款利率不享受折扣,甚至還要在基本利率基礎上上浮,那么就有15%到20%的利息成本增加,如果是貸款25年或者30年,那么利息的成本就要增加10多萬元。 寧波愛地房產市場總監許哲:一個是實際支出增加了,另外一個貸款難度也增加了,放款的速度變慢,審批、各方面的環節,有些小銀行它甚至這一塊就不放了,審批的難度也增大了,相應的購房的動力就沒有那么足了。 《經濟半小時》記者在寧波采訪了解到,從今年5月份開始,寧波全市限購政策已經有所松動,現在只核查所購房區域內是否有兩套以上房子。而在過去,只要在寧波大市范圍內擁有兩套住房的都被禁止再買房。據說這個限購政策不發文、不宣傳,只是在內部會議上進行了口頭傳達。 《經濟半小時》記者在一些樓盤采訪的時候,銷售人員也確認了這個消息。 《經濟半小時》記者:我在鄞州區那邊有兩套房子,我在這邊可以買是吧? 銀億東岸銷售人員:對。剛剛可以吧。其實你先去打購房證明,電腦會顯示起來,……這東西你不用問,你不用管,他反正然后進去。 《經濟半小時》記者:可以打進購房證明。 銀億東岸銷售人員:對。 《經濟半小時》記者:我在鄞州區那邊有兩套房子,我的戶口是在寧州區(音),然后我那個有房子的,就在咱們這邊還能買嗎? 雅戈爾鉑翠灣銷售人員:您在那邊有多少? 《經濟半小時》記者:兩套。 雅戈爾鉑翠灣銷售人員:現在的話新政策出來了,……沒有什么關系,就是最好還是拉一個購房證明,這邊的話就拉一個購房證明。 進入到今年5月份,隨著市場上一些樓盤大幅度的降價銷售,房產商以價換量使得寧波樓市的成交量有所回升。 寧波百隆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耀生:實際上真正的需求還是有的,不是說市場需求沒有,像我們寧波上個禮拜成交量就開始長來,這個需求是什么?是價格帶動,寧波的好多樓盤都幅度跌價,跌的都是三五千,一共才一萬五六千,它跌了三五千,什么該面?大家在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一個水平往下跌,那么往下跌以后,就有人勇敢的入市了,感覺就是到位了,我要沖進來了。 【半小時觀察】 有媒體把寧波的樓市,形象地比喻成“電影院”,在這里上演著不同類型的電影大片。先是奉化興潤置業無法償還債務而致破產,實際控制人沈財興鋃鐺入獄,這是震驚業內的“商業片”;隨后余姚·世茂牟山湖掀起“降價40%”的大旗,轟動一時,被業內視為樓市的“動作片”;4月底,潘火板塊的奧克斯·盛世締壹城,單價最高直降5500元/平方米,引老業主怒砸沙盤,演繹了一場“武打片”;各種大片讓寧波樓市的困局一覽無余。即使是限購政策松動,也難見春風。經濟規律總會在適當的時候出場。供大于求,必然會導致價格下跌,這是鐵律。 |
相關閱讀:
- [ 02-09]2011年龍巖中心城區房市以價換量 房價穩中有降
- [ 09-29]樓盤沖量 房企全力備戰“銀十”
- [ 03-12]購房者怎么和開發商商量房價
- [ 03-12]消費者拿什么“商量”房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