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酷暑危害大 兇猛的熱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籠罩多地,給各行各業帶來影響。 【戶外勞動者中暑增多】有網友反映,突然出現的高溫天氣讓大家措手不及,相應的高溫防護、補貼、措施都沒有到位,使中暑、心血管疾病患者數量猛增,建筑工人、環衛工作者、交警、快遞員等深受其害。 【用電負荷加大,電力缺口加大】威海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任單喜斌說,高溫天氣下,用電量增大,線路負荷加大,同時發電和輸送能力下降,造成線路供需矛盾。而且,由于目前各地發電機組脫硝脫硫改造比較多,可運行裝機容量不足,如出現用電缺口,有可能會采取有序用電、錯峰用電等措施。 【高溫不利小麥灌漿】農業專家介紹,近期的高溫天氣,對小麥生產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受溫度偏高的影響,山東小麥抽穗期比往年提前了7天-10天。目前,黃淮和華北冬小麥處于灌漿乳熟期,干熱風天氣將對冬小麥產生不利影響。專家建議,做好麥田水肥管理,增加小麥抗衰能力,墑情偏差地區及時澆灌“麥黃水”,改善田間溫濕條件,避免或減輕干熱風危害。 應對高溫需有“抗災”意識 “可以看到,各地應對高溫天氣的措施仍然比較零散,沒有形成規范有效的應急抗災管理體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認為,國家有主管部門對防汛抗旱進行統一協調應對,但對突發性、極端性自然災害天氣的應急管理還比較薄弱,往往是氣象部門負責預警,而防災抗災則由各單位自行其是,執行效果勢必會打折扣。 “高溫考驗城市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應急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公民健康權利的保障水平。”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褚松燕說,當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于突發性災害天氣的應對,仍處于沒有應急預案或有預案難執行的狀況,高溫“抗災”意識亟待加強。 褚松燕說,突發災害天氣愈演愈烈,當前非常有必要制定相對統一的高溫天氣應急預案和標準。如國家層面可以對高溫停工限定一個“高壓線”,而各地以此為基礎,根據地方實際出臺預案,“總的來說是由國家政策兜底,保障公民健康權利。”褚松燕說。 顧駿、褚松燕等專家都表示,相應的預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比如強調“誰發布,誰執行”“啟動時機與周期”等等,讓政府、公眾、社會組織都廣泛參與到突發極端天氣應急管理中,才能實現災害天氣無災禍。 |
相關閱讀:
- [ 05-28]建甌市東峰鎮:大房村黨員志愿者活躍在抗災一線
- [ 05-28]建甌東峰鎮大房村黨員志愿者活躍在抗災一線
- [ 05-23]南平嚴陣以待防汛抗災
- [ 05-23]南平嚴陣以待防汛抗災
- [ 05-19]小松:干群奮力抗災復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