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開啟稱霸全球網絡先例 應引起國際社會警惕
2014-05-30 11:59: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美國謊稱自己“被黑”,把全世界都惹笑了。但美國近日捏造事實,以所謂網絡竊密為由起訴并通緝中國軍官,并非只是要給世人演一場鬧劇,而是有深刻動機與長遠目標的。美國此舉以國內法處理全球網絡空間的國際問題,暴露了其擴張網絡霸權的真實用意。 重啟網絡進攻 一年前的“斯諾登事件”使美國苦心塑造的網絡空間“警察”形象毀滅,暴露了全球聲討的“竊賊”真面目。美國不但不反躬自省,卻試圖通過捏造事實、混淆視聽等手段,占領所謂的道德高地。美國政府炮制了“我們監聽了全世界,但我們不為本國企業謀利”荒唐說法,試圖轉移視線,消除“斯諾登事件”的不利影響,維護其充當世界網絡空間警察的所謂正當性。 難怪前美國國土安全部助理副部長保羅·羅森茨魏希在一篇博文中歡呼:“我發現(這次起訴)相當積極,美國走出了‘斯諾登事件’帶來的被動防守局面?!毖韵轮馐牵绹K于可以把斯諾登丟在了身后,在網絡空間中重啟努力了。 網絡戰略轉變 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網絡竊密罪名起訴并通緝外國公職人員,眾多專家認為這一行動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正如美國司法部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約翰·卡林日前在華盛頓的一個論壇上的自我評價——這只是第一步,但它是一大步。 有專家分析說,首先,起訴意味著美國的立場“從溫和轉向對抗”;其次,從利用媒體和私營企業的間接手段轉向政府出面的直接手段;第三,美國政府今后可能會以加強“主動性防御措施”為名,擴張網絡話語權和監控權。 “第一次”還說明了更多問題。新加坡《海峽時報》一篇評論文章說:“如果只把這一事件理解為美國的又一次公開鬧劇,那將是嚴重誤判。這次起訴是美國司法歷史上的首次,代表了美國網絡安全戰略的重大轉變。它也可能是未來網絡戰的不祥之兆?!?/p> 事實上,如果沒有“斯諾登事件”,美國也許一年前就會采用類似手段攻擊中國。2013年上半年,美國已做好了輿論鋪墊,先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相繼聲稱遭受中國網絡攻擊,隨后網絡安全企業曼迪昂特公司發布報告,誣稱黑客來自中國軍方,接著華盛頓的政客要求政府采取行動。不過,斯諾登的出現破壞了美國的節奏。 威脅國際社會 網絡空間常被稱為“第四空間”,它是現實社會的映射,但又不同于現實。怎樣管好網絡空間是國際社會正在探索的難題。 但現在,美國開創了危險的先例,即企圖根據國內法來處理全球網絡空間中國與國之間的問題。這充分說明,美國是在以反商業竊密之名,行擴張網絡話語權之實。這是美國謀求網絡霸權的真實反映,而絕非像它所宣揚的把網絡空間當成全球的公共領域。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處理國際網絡糾紛時,美國將更多地啟用國內法。美國司法部助理部長約翰·卡林的話就表明了這一點??终f:“刑事司法系統一定會是我們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只要有犯罪分子繼續偷竊美國的企業,我們會繼續起訴他們……不管他們是誰或身在何處?!?/p> 卡林聲稱,美國起訴網絡竊密者“必將成為新的常態”。他還透露,美國司法部在2006年就由國會批準成立了國家安全部門,一個重點就是學習反恐模式,通過刑事調查與起訴來處理所謂網絡犯罪問題。 美國開啟的危險先例不僅僅威脅中國,也威脅其他國家。因為美國政府聲稱,只有美國不從事經濟竊密,也就是說,其他國家都有可能因“商業竊密”被美國司法部指控。這并非玩笑,本月21日,美國前國防部長、也曾擔任過中央情報局局長的蓋茨在美國外交學會的一個論壇上說,有12或15個國家利用黑客手段竊取美國的技術,美國“是世界上幾乎唯一不利用情報機構來幫助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國家”。 美國在“斯諾登事件”中灰頭土臉后,看來又將在全球網絡空間興風作浪,其危險傾向值得國際社會警惕。 |
相關閱讀:
- [ 05-28]建設網絡強國是對美國網絡霸權的最好反制
- [ 05-28]警惕美國打造“黑客帝國”的危險先例
- [ 05-27]起訴中國軍人?咱還可以起訴奧巴馬呢!
- [ 05-23]認清美國網絡霸權行徑的真實面目
- [ 05-22]喚醒各國人民了解網絡安全真相
- [ 05-22]美國“黑客說”抹黑中國意欲何為
- [ 05-22]美國起訴中國軍官網絡竊密是無中生有別有用心
- [ 05-22]美“通緝”5名中國軍人是重大挑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