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可不分這村那村本地外地” 看著種大棚的村民把一沓沓鈔票揣進腰包,當初反對的“眼紅”了。第二年,村里有161戶種大棚。干了一年,村里的存款達到128萬元。在那個“萬元戶”都稀缺的年代里,這樣的致富速度讓三元朱村火了起來。 外鄉人來看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想學技術,來找王樂義。可是,讓王樂義沒想到的是,村民也找到了他,“樂義啊,胳膊肘可不能往外拐。咱這技術三年之內可別外傳,等咱村發了再說……” 時任壽光縣委書記的王伯祥也來了。王伯祥說,樂義啊,你當村支書,為村民致富努力;我當縣委書記,為全縣百姓著想。技術能不能在縣里推廣? 咋辦?“我不僅是三元朱村的黨支部書記,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可不分這村那村本地外地。”王樂義說:“推廣!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富。”王樂義跟那些反對的鄉親們說,推廣技術,人家不得請你們當老師嗎,到時候還怕再受窮? 隨后縣里成立了推廣小組,王樂義在各個鄉鎮巡回指導。一年下來,他跑了4萬多公里,有時候一天跑11個鄉鎮30多個村。那一年,全縣發展5130多個大棚,當年增收6000多萬元,而之前壽光的財政收入還不到8000萬元。 自蔬菜大棚搞起來后,三元朱村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有40多個國外專家教授來考察學習。王樂義最多一天接待了3000多人,兩腮麻木,連張嘴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 20多年來,王樂義帶領技術人員毫無保留地將蔬菜大棚種植技術推廣到20多個省市區。“在村里,還建有蔬菜大棚技術培訓中心,只要愿意來學,都是免費的。”村兩委成員王保泉說。王樂義只有一個想法:當好推廣大棚的技術員,讓更多的農民富起來。 “我深知知識的重要,得給孩子們創造好的讀書環境” 從當上村支部書記,王樂義就和村民“約定”:不吃喝百姓一分錢的東西。 “不僅如此,樂義還常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做公益事業。”王保泉說,這些年來,王樂義領過的獎金不知道有多少筆,但花在家人身上的只有一筆:1990年,王樂義領了400元獎金,正準備交給集體,從不開口的老伴梁文榮開口了,“先別捐了,我想買個三輪車。”除了這筆,王樂義的獎金基本上都給村里的老人或捐給學校了。 注冊“樂義”牌商標后,來找王樂義合資合作的人很多,他也定死了一條規矩:分紅歸村集體,個人一分錢都不要。 “就讀了4年書,我深知知識的重要,得給孩子們創造好的讀書環境。”王樂義說,我們的事業怎么才能傳承下去?得教育年輕人、引導年輕人。在他的帶領下,村里先后建起樂義實驗小學、幼兒園、青少年德育宮,還設立獎學金,對考上大學本科的孩子一次性獎勵1萬元。 有人問,樂義,你身體不好,還這么賣命干,到底為了啥?他只有一句話:“水有源、樹有根,知黨情更要報黨恩。”1978年,王樂義患直腸癌,為了救活他,縣里從黨費中拿出6000元錢給他做了手術,這個恩情他始終不敢忘…… |
相關閱讀:
- [ 03-18]山西省委書記:想起貧困農民生活境況就夜不能寐
- [ 11-08]獲王岐山好評 邱縣欲令反腐漫畫產業化致富農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