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報:西方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大量電子垃圾
2014-06-01 13:11:43??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據《參考消息》6月1日報道,一位男子走過加納首都阿克拉郊區的一個電子垃圾堆,他的腳下堆滿了破碎的屏幕、電腦外殼和殘缺的鍵盤,然而他要找的似乎不是這些東西,而是能夠幫助他繼續調查的線索。邁克·哈南是當地的環境記者,突然他看到一個破碎的電腦外殼,上面寫有“利茲市議會”的字樣,顯然這是屬于英國利茲市政府的電腦,在禁止電子垃圾出口的歐盟,英國市政府的電腦又是如何來到加納的電子垃圾堆的呢?這個問題只有利茲市政府本身才能回答。 據西班牙《世界報》5月28日報道,由居住在西班牙的德國導演科西馬·丹諾里策拍攝、得到西班牙、法國公共電視臺和半島電視臺合作的新紀錄片《電子垃圾悲劇》的開篇用上面這個簡單的例子帶出一個被工業化國家視為內部問題且習以為常的現象——雖然從1992年開始《巴塞爾公約》就明確禁止越境轉移危險廢料,而除了美國和海地,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簽署了這個公約。該紀錄片將于5月30日在巴塞羅那播出。 每年發達國家產生的電腦、電視、手機、家用電器等電子垃圾多達5000萬噸,調查顯示,其中75%的電子垃圾沒有經過正規回收處理,絕大部分被非法出口到非洲、中國或印度。歐盟的官方數據顯示,歐洲66%的電子垃圾沒有進入正式廠家回收渠道。丹諾里策在紀錄片中敘述說,“估計電子垃圾交易比毒品交易更賺錢”。 每個國家的情況各不相同。紀錄片的調查顯示,西班牙的問題似乎更多集中在廢品收購站的疏忽和不當處理上。西班牙消費者和用戶組織成員貝倫·拉莫斯將16個衛星追蹤器放在西班牙不同的電子垃圾回收網點,最后發現只有4個進入了回收工廠,其余幾個被非法拆除。拉莫斯說:“合法回收系統涉及太多人,至少在西班牙,電子垃圾如果能進入正式回收工廠就是個奇跡。” 但是,正如邁克·哈南所證實的那樣,在其他國家違反《巴塞爾公約》禁止向第三國出口危險廢料的現象屢見不鮮。歐洲產生的全部廢舊電子垃圾本該在歐盟境內得到監督處理,并且需要保障衛生和環境安全。然而英國產生的140萬噸電子垃圾中,大約10%也就是10萬-14萬噸電子垃圾(有些還是危險物品)被非法出口。從德國每周最多有100個電子垃圾集裝箱運往加納。 據報道,電子垃圾中包含金銀銅鉛等珍貴金屬以及各種稀土,這些都是電子產業中非常值錢的東西。紀錄片指出,目前歐洲每年花費1300億歐元進口戰略金屬,其中部分需求可通過回收電子垃圾得到滿足。然而,雖然沒有醫療、勞動安全和環境保障,歐美的電子垃圾處理卻在其他國家進行。從5萬部手機中可提取多達1公斤的金和10公斤的銀,價值超過4萬歐元。而歐盟只回收了1%的廢舊手機。 報道稱,美國不禁止電子垃圾出口,紀錄片執行導演約安·烏韋達透露,美國60%的電子垃圾最終被運往中國。香港每天有6.3萬個集裝箱入境,因此不可能完全控制電子垃圾非法進入,估計其中有100個集裝箱是電子垃圾。從中國最大電子垃圾集散處理中心貴嶼的情況來看,電子垃圾處理對環境和勞動者健康造成很大損害,但是貴嶼從電子垃圾中獲取珍貴材料的成本只是歐美的十分之一。(編譯/王露) |
相關閱讀:
- [ 06-09]北京首家電子垃圾回收網站將上線 網址尚未公布
- [ 05-05]男子電視購物買一堆電子垃圾 商家:投訴弄死你
- [ 06-05]電子垃圾“占領”廣東貴嶼
- [ 05-31]中國7月1日起將對五類“電子垃圾”征收基金
- [ 07-01]網帖曝國土局長稱人民網是電子垃圾 官方回應
- [ 06-18]美國輸往中國內地的電子垃圾在香港被查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