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節三天假期,武漢市民王小姐早就計劃好,和家人到長陽游玩一下。“好不容易遇到假期,過節都是其次,重要的是家人聚在一起休息。”王小姐說。 和王小姐一樣,眾多“80后”“90后”對端午節的關注焦點大都集中在兩點:吃什么樣的粽子和假期去哪里玩。 2008年,端午節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湖北秭歸、黃石,湖南汨羅,江蘇蘇州三省四地聯合將中國端午節申報成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形成了多種民俗,如佩香囊,門戶懸艾、菖蒲,掛雄黃袋,穿五毒衣、老虎肚兜,飲菖蒲、雄黃或朱砂酒,沐浴蘭湯,龍舟競渡、祭粽、食粽等。如今,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早已被人淡忘,文化味也越來越淡,“吃”和“游”逐漸成為過節的唯一主題。 “歷年端午節的活動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吃各種各樣的粽子”“粽子實在是太好吃了”“媽媽會煮粽子,學校食堂會賣粽子,公司會發粽子”……記者走訪武漢多家高校,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吃粽子”。 一些“90后”大學生說,大家從課本上都知道端午節的起源,但對節日的許多習俗都知之甚少,而且多年來也一直沒有參加過端午節的活動。華中農業大學大三學生小劉告訴記者,自己對小時候課本里端午節的印象越來越淡,只知道屈原、賽龍舟、吃粽子,其他的都忘記了。就是最簡單的包粽子,家里沒有一個人會包。 一些市民說,設置端午節假期的初衷是為了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現在看來,現狀離初衷越來越遠。相反情人節、圣誕節等洋節趨之若鶩,傳統節日的商業味兒越來越濃,文化味兒越來越淡。 國際節慶協會中國區副主席彭新良表示,端午節節日氣氛逐漸變淡首先是由端午節本身性質決定的。相對于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的風俗跟現在生活相隔較遠”。 “對外開放后,伴隨著西方發達市場經濟進來的是他們的文化。他們以影視書籍等產品的形式進入中國,被年輕人所接受,而端午節自身傳統文化沒跟上我國現代化的過程。”彭新良說。 民俗專家表示,在端午節期間,民俗活動是傳承文化的有效載體,應提倡和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弘揚端午文化,回歸到屈原的愛國、為民、向善的精神上來。此外,文化學者要通過挖掘端午節文化里貼近現實生活的元素,喚醒老百姓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記者廖君朱文辰) |
相關閱讀:
- [ 06-01]端午:汨羅江上龍舟競風流 江畔老戲唱春秋
- [ 06-01]端午小長假首日汶川接待游客13萬人次
- [ 06-01]“巴蜀鬼才”解讀端午:屈原和楚辭是靈感之泉
- [ 06-01]廣東四會200名選手角逐端午龍舟賽
- [ 06-01]北京端午小長假首日沒堵車 京新高速“遇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