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收之際,網上一則關于安徽太和縣出臺禁燒秸稈而對麥茬限高10厘米的舉措,引發社會關注。太和縣農委4日向記者證實,該縣確實出臺過相關文件,主要是防止因留茬過高焚燒秸稈現象,而且也可防止土壤板結。 據多家媒體和網站報道,太和縣為了杜絕農民焚燒秸稈,小麥收割后的麥茬高度,要嚴格控制在10厘米以下。當地的一些農民反映,這會增加收割成本,不少農機手拒絕為村里收割小麥,收割機也因此離開了。 太和縣農委主任張曉飛接受采訪時表示,太和縣是農業大縣,今年小麥種植面積152萬畝。往年也出臺過類似政策,但由于種種原因,執行并不理想,農民在收割小麥后焚燒秸稈,嚴重污染環境。今年5月上旬,太和縣出臺《2014年太和縣午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方案》,規定全縣所有小麥收割留茬高度一律嚴格控制在10厘米以下。 對于出臺該政策的初衷和依據,張曉飛解釋稱,此次“麥茬限高10厘米”政策的出臺,是根據基層調研和經驗得來的。若嚴格落實該政策,能有效防止由于秸稈焚燒而造成的大氣污染,有利于秸稈還田、防止土壤板結,同時“麥茬限高”也是國家和省市的統一規定。 針對農民反映的收割成本增加問題,張曉飛坦承,落實該政策,一些收割機手收割速度有所下降影響收入,確實存在提高收割費用現象。根據調查,部分土地比去年增加5元/畝-10元/畝。為此,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太和縣對午季禁燒工作實行20元/畝的資金補貼,其中省級財政補貼14元/畝,市級財政補貼2元/畝,縣級財政補貼4元/畝。 關于補貼資金的用途,張曉飛表示,補貼資金主要用于秸稈機械化還田或打捆、短茬收割機刀具磨損、收儲點建設和秸稈轉化項目。其中包括直接補貼農民10元/畝,這筆資金待午收結束后,經檢查驗收合格,對沒有焚燒秸稈的麥田每畝補貼10元。(記者姜剛) |
相關閱讀:
- [ 06-04]“麥茬限高”是不靠譜的禁燒令
- [ 06-03]“麥茬限高”是用權力霧霾吹環境霧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