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奧巴馬普京避而不見 是否“永不相見”?
2014-06-04 17:11:33?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zé)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自從烏克蘭危機加劇,克里米亞地區(qū)公投入俄,美俄關(guān)系降至冰點。在即將舉行的諾曼底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中,奧巴馬和普京同時受邀參加,但前者卻選擇避而不見的非同尋常之舉。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奧巴馬將于5日到訪法國,已收到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的晚宴之約。而同時,普京也收到了同樣的邀約。但是美國白宮方面強調(diào)“當晚不會是三人的三方晚宴”,表明美方?jīng)Q議不讓“普奧會”上演。 然而,這次避而不見,將來是否“永不相見”? 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之后,美國已發(fā)動了兩輪制裁攻勢,對俄羅斯施壓。此次訪歐,奧巴馬將出席在比利時召開的七國峰會,旨在集合歐洲力量,協(xié)調(diào)政策繼續(xù)對俄制裁。但是奧巴馬的制裁效果,卻廣受人們質(zhì)疑,并成為俄羅斯朝野及社會各界的笑柄。 制裁政策或者孤立政策應(yīng)用在一些特定的外交政策目標,或者經(jīng)濟規(guī)模較小的國家可能見效,但是面對俄羅斯這個能源大國,軍事、技術(shù)強國,經(jīng)濟規(guī)模相對強大,尤其是自身的防御能力和抗風(fēng)險的能力甚或與美國不相上下、難分伯仲。美國的制裁就難免顯得力不從心,不僅效果不佳,對美國自身也是一種致命的內(nèi)傷。 況且,盡管美國再三號召,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似乎是“點到為止”,歐盟很多企業(yè),尤其是德企,極不愿充當這場政治博弈的棋子,傷及自己。從這次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就可見一斑。雖然俄羅斯被逐出G8,普京仍被邀參加諾曼底登陸的紀念活動,“孤立俄羅斯”未見可行。 國際政治不是小孩過家家,一不高興,就不跟你“玩”了。再怎樣避而不見,美俄仍處在同一個國際社會中,同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應(yīng)對當今世界上的很多熱點問題上,美國真的完全離得開俄羅斯的配合嗎? 在不久前化解的敘利亞化武危機中,美國面臨打與不打的尷尬兩難境地。美國民眾并不支持政府攻打敘利亞,畢竟才從伊拉克、利比亞的戰(zhàn)爭泥潭中抽身,不想再一頭扎入敘利亞的戰(zhàn)爭深淵。然而不攻打敘利亞,奧巴馬政府顏面掃地,被世人詬病軟弱。千鈞一發(fā)之際,普京提議敘利亞政府交出化武,平息干戈,一場危機從而化解。而普京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不僅如此,伊朗核問題六方會談?wù)谶M行,新一輪談判將于6月16日在維也納舉行。困擾西方已久的伊朗核問題,將在這一輪談判中敲定一項最終協(xié)議,永久性限制伊朗的核計劃。一直以來,伊朗核問題的談判與斡旋就少不了俄羅斯的身影。如果美國繼續(xù)制裁、孤立俄羅斯,也很難獲得俄羅斯在這一問題乃至其他問題上的配合與理解。 1946年3月,橫貫歐洲的“鐵幕”還能在地圖上找到明確的分界線。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再想拉下冷戰(zhàn)的簾子,卻無處落腳,合作的例證無處不在。歐洲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美國的宇航員也需要俄羅斯的航天器。在一個誰也孤立不了誰的時代,消極的“避而不見”遠非解決實際棘手難題之良策,美國和俄羅斯的利益不可能永不交匯。已氣昏了頭腦的奧巴馬總統(tǒng)先生不妨與普京總統(tǒng)先生坐下來,消消氣,息息怨,平等地而不是居高臨下地,真誠地而不是假惺惺地,打個招呼,進而再聊一聊,談一談,享用一頓法式大餐,興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雷曼譽) |
相關(guān)閱讀:
- [ 06-04]避免奧巴馬普京會面 奧朗德奔波兩地赴晚宴(圖)
- [ 06-02]媒體:奧巴馬普京出席二戰(zhàn)紀念活動互不相見
- [ 03-30]奧巴馬普京談烏克蘭危機各說各話
- [ 09-09]組圖:G20拍攝全家福 奧巴馬普京表情豐富孩子氣十足
- [ 01-11]奧巴馬普京薩科齊看誰“裸”得更精彩(圖)
- [ 07-08]奧巴馬普京莫斯科首度會面 互敬高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