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千萬“黑戶”開啟光明之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今年2月中旬,山東公安機關發出《關于進一步規范出生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出生登記是公民參與社會活動、行使法律賦予各項權利的前提和基礎。報戶口絕不允許隨意設立任何前置程序和附加條件,絕不允許推諉扯皮、久拖不決甚至拒絕受理,絕不允許造成“黑人”、“黑戶”。 自4月1日起,江西省南昌市開始執行落戶新規:計劃外生育嬰兒辦理戶口不再需要攜帶準生證和社會撫養費的繳費證明,憑《出生醫學證明》、父母婚姻證件和戶口簿即可辦理落戶,成為繼山東等地之后,又一個將新生嬰兒落戶與征收社會撫養費“脫鉤”的城市。新規實施一個多月來,當地上戶口的嬰幼兒數量迅速增加。 落戶與征收社會撫養費“脫鉤”,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一個具體表現。北京隆安(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周雷說,在建設法治政府過程中,必須確保行政權力在法律框架內運行;同時,戶口管理部門應該把解決落戶難等問題,作為改進作風的突破口。 當然,為超生兒落戶與向超生者征收社會撫養費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二者并不矛盾,也不應該產生沖突。針對一些基層干部“落戶新政會給征收社會撫養費加大難度”的擔憂,一些專家指出,應該加強和改進依法征收社會撫養費的方式,包括依法強制執行等,保證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這也是解決“黑戶”問題的必由之路。 終結“黑戶”歷史,必須要清理不合理的“土政策”,讓戶籍與計生處罰“脫鉤”。但這僅是第一步,還要為戶籍“減負”,讓戶籍與各種福利“松綁”,割斷長期糾葛的利益關系,讓戶籍的注冊和管理進入法治化軌道,方能杜絕“黑戶”問題再次產生。 山東等地的探索從一定意義上撬動了戶籍制度的改革。專家認為,現實中,由于戶籍背后的巨大社會利益,城鄉公共資源差距明顯。戶籍制度改革需要簡化出生登記,但更需要還原戶籍作為身份識別的單純屬性,給戶籍“減負”。 1958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一次明確將城鄉居民區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從那時候起,戶籍不僅僅是居民身份的象征,更多的是社會福利分配的依據。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一紙戶口所隱含的利益也今非昔比。當前的戶籍被賦予的意義遠超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當戶籍開始從單純的身份證明演變成眾多福利待遇的載體時,一些傳統的僵化管理辦法已經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亟待深化改革。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蘭永認為,我國的戶口上面承載了大量福利,特別是涉及公民受教育、就業、婚姻、社會保障等等基本權利。“我國的戶籍制度實際上成了‘拿戶籍說事的制度’,通過立法剝離這些附帶的福利,還原其人口管理的職能,應是未來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當戶籍制度恢復其出生登記、身份識別的本原屬性時,“黑戶”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記者秦亞洲 張宸) |
相關閱讀:
- [ 06-05]被拐孩獲救成黑戶誰之恥
- [ 06-05]被拐男孩14年后獲救成黑戶 入戶須罰30萬超生款(圖)
- [ 05-27]平和夫婦“黑戶”30年 民警兩省奔波幫助落戶
- [ 05-14]妻子出生紙無國籍成黑戶 大馬華人奔波17年終解決
- [ 05-05]“黑戶”姐弟近20年無身份6年奔走 公安局特許辦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