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措施促進創業就業。會議的突出主題之一就是“放權”,確定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并先期取消一批準入類專業技術職業資格。 新一屆政府成立后,將簡政放權作為主攻方向,至今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接近468項。按照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承諾,今年要取消和下放200項以上行政審批事項。這意味著未來半年內還將取消和下放接近150項,實現這個目標不容易。屆時,將提前3年完成這屆政府任內砍掉三分之一的行政審批任務。 據了解,在確定本輪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時,中編辦共梳理了社會各界通過網絡平臺等形式提出的2500多條建議,匯總了網民投票建議取消下放的100項前置審批事項,反饋給相關部門作為參考依據。 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有利于減少中間不必要環節,讓優惠政策落地。以“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核準”為例,為使更多的小微企業享受國家的政策紅利,國家稅務總局此前下發公告稱,小微企業享受優惠政策不用事先報批了,只要事后備案即可。把審批改為備案,促進小微企業應享盡享,企業受益面因此將擴大30%以上。 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全國新增企業數量卻出現“井噴式”增長,這與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密切相關。此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把36項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也將會進一步調動勞動者創業的積極性。 會議要求,要加大簡政放權落實力度,既要解決越權越位問題,又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做到放活不放任,防止截留改革紅利。確保今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各項目標任務按時完成。 近期連續三次常務會議上,“抓落實”都是高頻詞,“國務院決不發空頭文件,所有政策措施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在調研中,很多地方喜歡列舉數字證明“上放下也放”,然而,企業則表示感受并不明顯。這意味著,簡政放權改革在自上而下傳導過程中出現了“梗阻”,落實還不夠。 未來國務院將通過督查、第三方評估和社會評價等方式,既督地方,也督部門,既要解決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也要解決政策落實的“最先一公里”,使簡政放權改革真正惠及民生。(記者 郭洪海) |
相關閱讀:
- [ 06-05]三明市列入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
- [ 06-05]持續“生源危機”倒逼高考改革
- [ 06-05]下好改革先手棋的又一關鍵舉措
- [ 06-05]內蒙古:19萬職工聆聽5100多人的改革創新故事
- [ 06-05]國務院推出三項改革新舉措 以簡政放權促創業就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