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幫忙點個贊吧,這樣我就可以拿獎品了”——以后我們很難在朋友圈中看到“集贊”了,因為微信已經向這種行為開炮。按照微信官方規定,公眾號“集贊”四次便會永久封號。今年以來,微信多次對公眾賬號出手,這既有對用戶體驗的照顧,也有商業利益的考量。 熟悉朋友圈的人對于“集贊”并不陌生,不少商家承諾,用戶只要集齊一定量的“贊”,就可以得到禮品。這種病毒式的營銷方式,讓很多人的朋友圈變成商品的展示場。 對此,微信公眾平臺表示,“部分商家無視平臺規則和用戶體驗,屢次利用朋友圈‘集贊’,甚至出現預付郵費欺詐、騷擾用戶現象。為保障用戶體驗和利益,6月9日起……對“集贊”行為進行全平臺清理和規范?!?/p> 今年以來,微信多次對公眾賬號出手。6月初,微信封殺了微軟智能聊天產品“小冰”,理由是為保障用戶體驗和用戶信息安全。 5月份,微信設置好友門檻,即“個人好友+關注公眾賬號+所在群”數量不能超過5000人。騰訊的解釋是,“希望朋友圈純粹點,少點營銷。絕大多數人好友都到不了那個級別?!?/p> 4月份,一百多位自媒體發布聯名公開信,指責微信讓兩百余個賬號“憑空消失”,且“不能上訴、沒有任何提示”。騰訊的調查結論是,“基本上都是營銷賬號,并非自媒體?!?/p> 一方面,微信對于涉嫌過度營銷的公眾賬號斷然下手;另一方面,微信的電商化趨勢也逐步顯露。在新版微信中,“掃一掃”下方新增了“購物”一欄。5月底,“微信小店”也悄然開張。 如何看待這種略顯矛盾的現象呢?微信公眾平臺的解釋是,“任何時候,朋友圈都是私密的,用于好友間分享生活點滴的圈子。不能在這里過度營銷,是微信堅守的基本原則和底線?!?/p> 記者采訪了解到,騰訊有專門部門了解用戶體驗,例如“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微信每次出手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數據和調查作為支撐。所以,微信每次對公眾賬號出手,雖然公眾賬號很受傷,但是公眾反應相對平淡。 問題是,如何才算“過度營銷”?其實還是騰訊自己說了算。歸根到底,微信不是純粹的公益平臺,它也流淌著商業的血液。微博過度商業化的教訓,讓微信在用戶體驗和商業化間艱難權衡,避免走偏。畢竟,微信并沒有太多的學習對象,未來都要自己探索。(記者葉健) |
相關閱讀:
- [ 06-08]微信禁止公眾帳號“集贊” 累計4次將永久封號
- [ 06-07]關注“廈門招考”微信平臺 了解豐富高考資訊
- [ 06-06]博仕后悅府:6月7日-14日 微信預約看房有禮啦!
- [ 06-06]北京社保繳費7月起年度調整 客戶端微信可查
- [ 06-05]微信沒威信? 九大謠言瘋傳擦亮眼睛莫輕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