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兵被塑造成英雄?美國與塔利班換俘引發爭議
2014-06-09 10:11:06??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陳瑜輝 |
分享到:
|
據參考消息6月9日報道,美國《時代》周刊6月16日一期刊登題為《一個軍人也不落下》的文章。(記者戴維·馮德雷勒) 原文提要 鮑·伯格達爾中士獲釋回國并不僅僅是一件讓人洋洋自得的事。它還成為阿富汗戰爭終結的一個理想象征。 如果每個士兵都英勇作戰,我們就不需要贊揚勇氣了。 早在以色列開國君主掃羅的時代,將領們就要開始面對士兵情緒崩潰和開小差的問題。杰出的軍事歷史學家約翰·基根在他的名著《戰斗的面貌》中曾援引美國軍事當局在二戰以后的總結:“沒有‘對戰斗習以為?!@種事情……精神創傷就和槍傷、彈片傷一樣不可避免?!币恍┦勘ㄟ^臨陣脫逃———以及更糟糕的叛變———來釋放壓力。 奧巴馬引發了憤怒 當奧巴馬總統5月31日步入白宮玫瑰園宣布與塔利班達成一項協議,將換回在阿富汗戰爭中唯一被俘的美國士兵時,他顯然擔心美國人無法接受這一真相。鮑·伯格達爾中士的父母分立在奧巴馬兩旁,奧巴馬的語氣就像獲勝了一般。他談到父母之愛以及國家的責任,還談到伯格達爾戰友的忠誠。但是,從他的講話里絲毫聽不出伯格達爾被俘一事引起其中一些戰友的極大憤慨———這些戰友認為,伯格達爾在2009年的一個夏夜擅自離崗之時就拋棄了他們。第二天,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為這一行為又披上一件粉飾外衣,人們對伯格達爾———以及奧巴馬總統———的憤怒進一步加深。賴斯宣布說,伯格達爾“為美國作出了光榮和杰出的貢獻”。 就連這種熟悉的結束戰爭套路以及最后一名戰俘回國的感人場面也變了味。考慮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長期戰爭在美國國內制造的分歧和懷疑,這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總統把局面搞得更糟了,他催促老大不情愿的軍方以及滿腹狐疑的國會迅速通過用五名塔利班頭目交換伯格達爾的最終協議。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黛安娜·范斯坦抱怨說被蒙在鼓里,一位美國軍方消息人士則說,這一決定的過程最后簡化為“服從,敬禮”。 奧巴馬接下來又犯了一個錯誤,他企圖從一堆不堪的事實中編造出一個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故事。之前的一周里壞消息不斷,包括退伍軍人事務部長埃里克·新關辭職。白宮迫不及待地想借這個機會彰顯總統對美國軍人的承諾之堅定。幾天之后,在玫瑰園講述的童話故事就被怒氣沖天的士兵以及奧巴馬的政敵撕成了碎片。批評人士要求知道為什么在五年前搜索伯格達爾的行動中會有那么多美國人喪生,以及獲釋的五名塔利班頭目今后如果重操舊業,會造成多大的破壞。 在人們的憤怒與困惑沸騰之際,奧巴馬辯解說:“戰爭尾聲就是會發生這種事情。”他說:“每次戰爭都是如此。在某個時刻,你會確保盡力把同伴找回來?!币苍S他更應該說的是,伯格達爾的故事說明了為什么在正式宣布戰爭結束后很久,戰爭還在繼續耗下去。 尋找開小差的士兵 沒有處置妥當的事情之一就是伯格達爾本人。他身材高大,家鄉在愛達荷州景色壯麗的森瓦利。他沒有上過正規學校,教育是由父母在家完成的。伯格達爾十幾歲時愛上了摩托車和帆船。但是,他在這兩項運動中似乎都沒有取得什么成績。后來,他試圖加入法國外籍軍團,但沒有成功,隨后便加入了美國陸軍。這些事情的發生順序說明,他想要的是冒險,而不是一場戰爭。 但是,他最后得到的是戰爭。2009年3月,伯格達爾所在的由25個人組成的排來到了阿富汗東南部的一個哨位。這里與巴基斯坦邊境相去不遠,生活設施非常簡陋,比堆放雜物的窩棚強不到哪兒去,裝甲車則圍繞四周提供保護。伯格達爾平時會挎著一挺機關槍巡邏,他用閑暇時間學習當地語言,有時還會大聲說起是否能穿越那些遙遠的群山到中國去。他父親對軍方調查人員說,這名年輕士兵似乎“在心理上與世隔絕”。他在還要服役好幾個月的時候就把許多行李運回家了。 他對自己的任務很快變得不屑。曾經在伯格達爾所在班擔任班長的格雷格·萊瑟曼說,伯格達爾“平日獨來獨往,他不喜歡與別人分享太多的事情。他花很多時間讀《古蘭經》,我當時尊重他的做法。我以為他是在設法成為一名更合格的士兵,想對我們將與之合作的當地人有更多了解。結果他是在進行準備”。 在6月30日午夜之后的某個時刻,伯格達爾把他平時的行頭整齊地擺放在一起,還留下一張告別便條,然后就消失了。他沒帶槍,只帶了水、一把刀、一部相機和指南針。24小時以后,美國情報人員截獲的塔利班無線電呼叫信息顯示,他們抓到了一名美國士兵。 伯格達爾剛一獲釋,憤怒的士兵就在雜志、電視和“臉譜”網站上講述了他被俘后的故事。每個版本的故事都有各自不同的細節,但是人們清晰地看到,駐阿富汗美國陸軍在伯格達爾失蹤后立即將任務改為尋找這位開小差的士兵。 曾參與搜索行動的軍官內森·布拉德利·貝西亞在野獸日報網站發表了一篇掀起軒然大波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他的失蹤導致(美軍在)整個阿富汗戰區連日展開搜索行動?!备鶕愇鱽喌热说恼f法,這些任務直接導致6名軍人在戰斗中喪生,這一數字無法得到五角大樓的證實。 軍方官員最終得出結論:伯格達爾出于不明原因離崗,隨后落入阿富汗塔利班手中,后來塔利班將他移交給了“哈卡尼網絡”武裝組織。有關他被俘歲月的報道令人迷惑不解。有些報道稱他與抓獲他的人相處得很好,其他報道則說他曾在2010年試圖逃跑,從那以后一到晚上就被戴上手銬腳鐐。 是什么原因讓伯格達爾的自由在最近幾周從無關緊要的事情變為緊迫的當務之急?政府提出了一些未具體說明的緊急健康原因。但是截至6月4日,軍方沒有公布來自接收伯格達爾的醫院的任何細節信息。無論這樣做是出于什么原因,白宮都已經在規定程序以外運作釋放關塔那摩灣囚犯的事情了。 換俘成民主黨痛處 奧巴馬入主白宮已經近六年了,當初他承諾要關閉關塔那摩灣監獄,如今他被最顯眼的一個沒有解決的大問題搞得焦頭爛額。 根據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向國會提交的最新報告,截至今年1月,奧巴馬政府已經釋放了82名囚犯。但是,對每個囚犯所構成威脅進行評估的過程已經讓關塔那摩灣監獄囚犯穩步減少至那些最難處理的囚犯。一位熟悉釋囚辯論的消息人士說,在這些囚犯中,塔利班的五個頭目“顯然是壞蛋”。 多年來,伯格達爾的俘獲者一直在要求釋放“塔利班五頭目”,這個話題在政府內部經常引起辯論。 一些共和黨人指責說,換俘本身威脅到了全世界的美國人。 鑒于有些共和黨人要求對此事舉行聽證,換回伯格達爾一事很可能會成為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的一個痛處。它還使沒有得到解決的———抑或是無法得到解決的———仍關押在關塔那摩灣監獄的近150名男子的問題受到公眾關注。 不得不接受的真相 沒有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潛藏在公眾眼皮底下,就在政府誤導性的聲明中:阿富汗及其鄰國在美軍撤離后會怎樣?盡管奧巴馬最近宣布打算暫時保留近1萬人的駐軍,然后在2016年前逐步撤離,但是換回伯格達爾的交易無疑帶有美國撒手不管的意味。在卡塔爾待上一年后,塔利班的五個頭目將成為自由身,回到他們曾制造暴行的地方(他們曾在足球場實施死刑、迫害阿富汗女學生并毀壞古老的藝術品)。盡管奧巴馬承諾要保護美國不受他們的襲擊,但他根本沒有提起保護阿富汗人。 在這件事上,奧巴馬反映的是美國民意,美國人已經在民意測驗和選舉投票中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阿富汗戰爭必須結束,這樣做是為了美國人,如果說不是為了阿富汗人的話??Σ紶柲芊駥崿F和平將取決于阿富汗各派別能否共處,不過考慮到這塊紛爭之地的長久歷史,幾乎沒有理由對此抱什么希望。 但是,作出這種決定———即企圖讓這些沒有解決的事情在公眾眼皮底下蒙混過關———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錯誤的。據說軍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不會忘記不把一個戰友落下的承諾。同時,軍人也不會忘記勇士和逃兵之間的區別,他們對英勇精神的措辭十分挑剔。退役陸軍軍官、作家拉爾夫·彼得斯說:“這種做法(即表彰伯格達爾———本報注)簡直太荒唐了。美國人叫不出一位‘榮譽勛章’獲得者的名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一個出名的逃兵叫什么??偨y和他的幕僚犯的大錯是將伯格達爾塑造成英雄?!?/p> 奧巴馬政府并不是第一屆眼睛看著美國人民、心里想著“你們接受不了真相”(電影《好人寥寥》的臺詞)的政府。但它是第一屆完全在通信幾乎不受限制的年代執政的政府。經過斯諾登事件、“維基揭秘”事件之后,他們應當很清楚白宮內部的任何消息都很可能變得盡人皆知。一位曾承諾要做到前所未有透明的總統必須明白,透過窗戶既會看到好天氣,也會看到壞天氣。 一個無法回避的真相是,美軍撤離阿富汗不會結束該地區的風暴,也不會保護我們免受波及。鮑·伯格達爾的故事———真實版而不是刪節版———正是這一真相的一個象征。我們能接受嗎?確實別無選擇。發爭議 |
相關閱讀:
- [ 06-09]美國遭塔利班囚禁士兵曾被囚鐵籠 未準備好見家人
- [ 06-09]塔利班獲釋囚犯:將回到阿富汗前線繼續抗美
- [ 06-07]塔利班公開移交美軍士兵視頻
- [ 06-06]美國媒曝獲釋大兵被俘后歸順塔利班 自稱圣戰者
- [ 06-05]美國獲釋大兵被指是逃兵遭策反 教塔利班制作炸彈
- [ 06-04]白宮就塔利班囚徒換被俘士兵事件向國會道歉
- [ 06-04]效仿塔利班換囚 古巴特工敦促美國與古巴換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