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非農化’,轉出去心里不踏實” 在部分農民不愿流轉土地的同時,一些地方土地違規征用、占用的情況多發、高發,也讓不少農民心存擔憂。 在重慶市東北部某縣,曾發生以發展工業園區拓展區為名,通過少批多占、以租代征的方式,違規征占農民承包地的現象,農民平均每畝土地補償只有1萬多元。一位被占地農民訴苦道:“我家里4口人只有5畝多地,全是口糧田。現在被流轉了,生活難以為繼,說啥都不合理。” 在一些地區以流轉之名征占土地,讓農民利益受損的同時,一些涉農企業、大戶也自行改變流轉土地的用途。“非糧化、非農化”的舉動,讓不少農民覺得把土地流轉出去,心里不踏實。 山西省農業廳經管局局長白劍認為,從深層次看,農民惜地導致土地“轉”而不動,與城鎮化和第三產業發展不足有關。由于擔心在流出土地后沒有穩定就業和社會保障,部分農民顧慮重重。 此外,政策宣傳引導不足,農民對土地流轉的真正意義不甚了解。白劍說,雖然建起了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山西省統一規范了土地流轉合同,但很多農民以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賣地或者長期占地,對流轉心有抵觸。還有部分農民在土地政策刺激下,坐等土地升值。 一些基層干部反映,受人力、物力等因素限制,當前對農民的培訓大多側重于種養技術,對土地流轉等政策涉及較少或者解讀不到位。分散于農經、農業、組織、宣傳等部門的培訓資源也各自為政,缺乏溝通與整合。有的部門組織專家編寫的培訓教材甚至出現了鼓勵“反租倒包”等違背中央精神的錯誤。 重視農民訴求,完善相關配套保護政策 “部分農民不愿把承包地流轉出去,不能完全歸結于農民觀念落后或素質不高,而是有很多現實因素和考慮。”受訪專家和基層干部認為,發展現代農業,有賴于通過土地流轉擴大單位經營規模,提升農業經營效益,但也要重視農民實際的土地訴求和擔憂,做好相關制度設計。 農村土地流轉與否,應始終堅持農民自愿、不能搞強制命令“一刀切”。重慶璧山縣農經站站站長吳玉剛認為,不能因為目前農村土地流轉速度加快,農民流轉意愿總體較高,就忽視不愿流轉土地群眾的利益和訴求。不能為了發展大規模、成片農業經營,違背農民意愿,消滅所謂的“插花地”、“中間田”。 應真正完善土地流轉政策,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土地流轉登記、備案服務機構發展、土地流轉協議正規化建設。一方面穩定農戶土地流轉的政策預期,讓農民可以安心外出打工,踏實流轉土地;另一方面,完善農地用途管制、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厲打擊借土地流轉之名,違規占用土地、改變耕地性質的違法違規行為。 應真正對資本下鄉的行為設規立檻,在堅持中央“不鼓勵工商資本長時間、大面積租種農民土地”基本政策的同時,通過設立大宗土地流轉審查備案和預警制、建立土地流轉風險金制度等措施,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促進規模農業健康發展。 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土地糾紛調解機制。山西晉中市農經中心主任景云飛說,當前三級土地流轉平臺的建立,為土地流轉的信息發布、合同規范等奠定了堅實基礎。平臺職能主要由基層農經部門承擔,但很多鄉鎮農經機構只有一名工作人員,連農村三資管理、村財鄉管等日常事務都顧不過來,在土地流轉服務的主動性以及土地糾紛的調解方面就更顯不足,體制機制建設亟待加強和完善。 白劍建議,積極引導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土地流入方,通過股份合作、優先務工等方式,與流出土地的農戶建立利益共享機制,使其獲得兩份收入,進而增強其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半月談記者李松 晏國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