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稱美歐低估普京決心 博弈烏克蘭問題陷被動
2014-06-11 16:57: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陳瑜輝 |
分享到:
|
? 隨著烏克蘭新任總統波羅申科正式就職,俄烏關系逐漸邁入協商階段。而烏克蘭一系列武裝沖突和克里米亞入俄無疑背離了西方最初的意愿。在各種宣稱“制裁”俄羅斯卻被外界評論為“宣傳工具”后,美歐是否應當反思:從一開始鼓吹東擴到現在面臨無法兌現承諾的尷尬,這個跨大洋的組合到底走錯了哪些棋?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將俄羅斯視作戰略競爭對手,著眼于地緣政治的考量,頻頻在俄羅斯的核心地帶不斷制造“麻煩”,期望一步步壓縮俄戰略空間,遏制俄羅斯崛起勢頭。烏克蘭局勢動亂,反對派身后若隱若現的美國政府和積極推進貿易東擴的歐盟負有主要責任。把烏克蘭“攪亂”,給俄羅斯“添堵”這一目標,歐美開頭做的順手,卻留下無窮的“后遺癥”。 歐美的這次聯手,采取一貫的“策反”和“挑撥”手段,盡管預料到會引起俄方的不滿,但顯然低估了普京對烏克蘭的決心。美歐在國際問題上長期“說了算”,導致他們已經忘記如何站到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烏克蘭的戰略意義對普京的重要性,不亞于拉美對于美國,北非之于法國。當美國人和歐洲人為了保護“勢力范圍”而不惜派出部隊“維護穩定”之時,卻忘記了期望在國際舞臺展示更強大影響力的俄羅斯,也絕不容許后院失火,殃及自身。當俄羅斯大兵壓境之時,西方人才開始譴責俄羅斯“越線”,可有反思自己的道德觀念和評判標準是否公平? 西方在策劃烏克蘭動亂時,只想到第一步棋如何走,卻對各種后著缺乏整體的戰略規劃,導致煽風點火后卻沒有滅火的本事。歐美對烏克蘭示威者一開始在獨立廣場的抗議活動表示支持,但卻沒有一個國家打算跟俄羅斯進行直接軍事對抗。在普京眼中,西方這種夸下海口又不準備行動的做派,恰恰給了俄羅斯派出“志愿軍”和支持“公投”的行動空間。導致烏克蘭東部武裝沖突不斷之際,美國和西歐還在就是否加大軍事開支以保持威懾力,是否要給予烏克蘭軍事援助等各種問題上討論不休,坐視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烏克蘭東部反對派也逐漸倒向俄羅斯。 |
相關閱讀:
- [ 06-11]俄設計師推普京T恤衫 宣傳其為國家所做貢獻(圖)
- [ 06-11]希拉里新書評多國政客:普京野心勃勃 薩科齊話癆
- [ 06-11]普京:打擊互聯網非法內容不應限制人們自由
- [ 06-10]普京:國際形勢一直復雜 沒人自愿放棄與俄合作
- [ 06-09]俄總統普京打了一場“諾曼底突圍戰”
- [ 06-09]俄羅斯總統普京打了一場“諾曼底突圍戰”
- [ 06-09]分析稱普京諾曼底展現自信 開始緩和與美歐關系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