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明確院士退出機制:違反科學道德、品行不端,將被取消院士稱號,意味著院士終身制將被打破。這一消息經本報首發后,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眾多媒體官微以及多家門戶網站轉載,引來網友熱議。此前,頻繁曝出的院士造假、學術腐敗的負面消息,曾令“院士”這一頭銜聲譽受損。許多網友表示,對待違反學術道德的院士,就該免除他的資格,做到“零容忍”。有網友指出,光取消稱號是不夠的,還應該取消相應待遇,剝奪他們的學術特權,如果利益不退出,何談真正的退出?而對于院士的退休問題,不少網友認為沒必要回避。 有話要說 不容雜質 早該如此 @金木股:確實應該這樣干。支持! @楊楊最愛小海綿:支持!這種危機意識會讓科學更加科學。 @np后街:早該如此,科學腐敗的危害一樣可怕。 @xiaoshan77:挺好的。真正做學問搞研究的人也不在乎這些頭銜。 @正義之師166:中國院士真不少,但世界領先的科學發明卻鮮見。這次改革抓住了問題所在。 @薛智之0616:建立能進能退、能上能下的機制,符合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院士制度作為一種榮譽制度,代表著科學的發展,容不得半點雜質,對違反科學道德的人,應堅決清除出去。 @節水劉大哥:去除科研資源行政化、評價社會化,回歸其自然屬性。 利益不退 怎是真退 @用戶5119690341:院士制度改革的力度太小了,讓人失望。學術道德不好不能當院士,這是常識,還需要當成改革的重大進展嗎?真正的有力度的改革在哪里?沒有看到。 @不亂放屁:院士評定和終身制,院士與利益掛鉤才是改革的問題所在。 @飄逸mf:院士在中國不是榮譽,很多既得利益在里面,這就是為什么某些人花錢買院士。修訂案只是加嚴了入選程序,對退出程序沒有實質性修改。 @All充滿正能量:既得利益者怎肯退休?這是改革的難處。改來改去沒有什么本質的改變!聽起來好聽,改革了。可是改了一個院士又提名三個人,是好事還是壞事? 表述模糊 怎么界定 @南石人:應該明確何種行為算品行不端,不然又成了口袋罪! @Antimon:兩個問題:一、到底違反科學道德的標準是什么?二、在國外,這種級別的科學家只有一個稱號,僅此而已,無任何補貼。 @十年stef:科學道德的具體定義。 @江蘇手機用戶:報道中提到僅限于科協,那么,縮小范圍是否限制了廣泛選優?而且,人少就一定公正嗎?另外,犯科學性錯誤就取消資格,是否鉗制院士的創新積極性,迫使他們謹小慎微地守住已有成果?怎樣把握科學性錯誤的度及失誤和成果之間的得失? 加大進度 厘清身份 @山東手機用戶:要規定幾年內沒有貢獻的要退出,院士不要規定具體數量。總之,要把院士每年拿出來曬一曬,把榮譽頒給真正為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的帶頭人。 @黎燦兵_四木匠:有退的話,就加大進的力度吧。 @金家妞:實行院士退出機制固然重要,然而,當務之急需要打破的是院士身份的單位所有制。從現實來看,院士不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學術榮譽,已或多或少地淪為了單位和地方謀取更多利益的工具,即使院士想潔身自好,時常也因身份的尷尬而身不由己。 @givemecoffee:院士退不退不是根本,關鍵是如何建立一套學術成果的公平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 @福建手機用戶:提高院士準入制度,比辭退院士制度更重要! 退不退休 不必回避 @xhjl:其實,工程院沒必要回避退休退出問題,長江后浪推前浪,院士到75至80歲可以退休,可以聘為名譽院士做好參謀作用,騰出位置讓有學識有創造創新能力的賢能之人參加進來,新陳代謝才有朝氣蓬勃旺盛生命力,這方面也更需要制度創新能力! |
相關閱讀:
- [ 06-12]中科院通過院士章程修訂稿 改革院士遴選退出等機制
- [ 06-12]院士被指成所在單位“聚寶盆” 獲額外待遇和權力
- [ 06-12]兩院推進院士制度改革:品行不端將被勸退
- [ 06-12]院士勸而不退不能束手無策
- [ 06-12]院士改革不要迷信集中提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