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斌本人是“海歸”——中國內地人在中國長大,在國外工作后來又回國——他回憶說,2008年,中國迫于人才短缺,出臺了“千人計劃”。翟斌說,這個計劃在醫療、汽車等行業是成功的,但是沒有“解決領導型人才的嚴重短缺狀況”。 今年3月份,哈澤姆等4000名留英馬來西亞學生在倫敦參加了一次招聘會。這次招聘會得到了馬來西亞人才組織和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的支持,馬來西亞人才組織是馬來西亞政府組建的一個機構,旨在幫助政府滿足國家的人才需求。 馬來西亞人才組織總裁約翰·梅里肯說,馬來西亞要滿足技能人才的需求,必須“把雇主帶到學生面前”。 他說:“你可以在馬來西亞擁有一份國際職業——畢業生可以在國內獲得ICAEW的國際認證會計職業資格。”他說,政府還給回國的馬來西亞專家減稅,他們在5年內只需繳納15%的所得稅,而不是最高等級的25%的所得稅。 一旦合格,哈澤姆就會真的回國。他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我父親跟我說過,‘哈澤姆,一個人有激情,就能夠走得很遠。’我對此確信無疑……我要尋找一條擁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清晰的職業道路。” 文章稱,醫生人才流失現在在某些非洲國家非常嚴重,以至于2013年,埃塞俄比亞的衛生部長披露,芝加哥的埃塞俄比亞醫生甚至比埃塞俄比亞本國的都多。 前不久,在尼日利亞,沙特試圖通過政府代表團舉行現場面試來招聘醫生。 奧拉·法杰米羅昆是在英國生活的尼日利亞醫學畢業生,專業是婦產科。2002年,他開始效力于國家醫療服務系統,2008年獲得培訓崗位,現在希望成為會診醫生。 他之所以在英國工作是因為尼日利亞是英聯邦國家,他本人接受的也是英語教育。 雖然尼日利亞醫生匱乏,但是法杰米羅昆認為回國是沒有“吸引力”的。他說:“由于培訓品質、薪酬質量和醫療設施品質等問題,尼日利亞存在巨大的醫學專業人士缺口。” “我終究是要回國的。但是,只有醫療政策發生改變,特別是資金方面的政策,我才能夠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尼日利亞對醫療領域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不足4%。” 法杰米羅昆并非特例。倫敦大學學院2014年4月的一份報告顯示,逾8.8萬名外國醫生登記在英國就業,其中有27758人來自歐洲大陸。 現在,國家醫療服務系統正在印度建立一個評估中心,以便通過視頻連接對該國有抱負的實習醫生進行面試。這一招聘舉措是為了應對英國急診部門人才短缺的狀況而采取的。 另一方面,隨著外國學生的到來,英國培訓的醫生則前往澳大利亞,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的薪酬。(編譯/于曉華) |
相關閱讀:
- [ 09-10]英國倫敦市長提出設立“倫敦簽證” 吸引全球人才
- [ 11-23]恒大皇馬足球學校發英雄帖 高薪招募全球人才
- [ 06-22]全球人才爭奪愈演愈烈 如何建設人才強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