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造出致命病毒 或引發現實版生化危機
2014-06-14 15:02:52??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電影《生化危機》里,幾百個遺傳學、生物工程學專家在做一項科學實驗,卻因為一個玻璃瓶子不小心被打碎,里面的病毒突然爆發并迅速傳播,而使得被感染的人,全部變成喪尸。 別以為這只是電影里的橋段,現實往往更殘酷:在生化技術最發達的美國,過去的7年間,竟然發生過多達639起病毒泄漏!而就在兩天前的6月11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病毒學教授河岡義裕,再次宣布最新成果:他們從野鴨流感病毒中找到8個基因片段,組合出一種和“西班牙流感”病毒極其相似的新病毒!兩者之間只有3%的氨基酸是不同的。 還記得100年前那場曾經造成4000萬人死亡、人類史上最大的浩劫“西班牙流感”嗎?我們來了解一下。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一年的時間,它曾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其中2500萬到4000萬人死亡,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極其致命。其名字的由來并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00萬人感染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被感染。這場大流感還導致一個額外的結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提前結束,因為,各國已經沒有更多的兵力參戰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新成果一公布,就被美國很多科學家形容為:“完全瘋狂”、“極度危險”,甚至是“非常變態”。道理很簡單,因為只要讓新病毒的一些氨基酸變異,它就可能像當年的“西班牙病毒”一樣在人群中引起致命流感大流行。美國匹斯堡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托馬斯·恩格利斯拜就是堅決的反對者。 馬斯·恩格利斯拜:我認為我們做的第一個錯誤的決定就是提取微弱的病毒并把它培養成了高傳染性的病毒。我想第二個錯誤的決定就是把這個成果公之于眾了,這樣其他人就可能會復制這個實驗了。 新病毒的締造者,是一直很受爭議的日本人河岡義裕。對于自己的研究,他一再解釋“是在安全等級相當高的實驗室里實施的”。同時他的研究本身,正是為了應對下一場到來的流感大流行。然而,擁有“相似”的病毒并公之于眾,這本身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可促進研究,又能被利用從而危害人類。 河岡義裕上一次處在漩渦中,是因為他創造了禽流感H5N1的突變體,它更容易在哺乳動物間傳播。河岡原本計劃在《自然》雜志上刊登論文,但美國國家生物安全委員會卻擔心數據落到恐怖分子手中,危害公共安全。最終實驗在暫停一年后重新啟動。反復探討后,文章也在雜志上全文刊發。河岡團隊中的一位教授對此也頗感無奈。 教授:在過去五年的研究和持續追蹤中,他們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能夠殺死60%的人類。但是它們只會由鳥類傳播到人類,而并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那么現在我們所做的就是觀察病毒的基因里發生了哪些變動,并找出怎樣會使得這個病毒正常傳播。所以做這個研究的一個純粹的原因就是為了證明H5N1可以自然達到這種改變。但是當然,這里面也存在著雙刃劍。這可能會給恐怖分子一個暗示,一個線索,去利用這個研究成果殘害也許數萬或更多的人。 科學研究和公共安全,到底孰輕孰重,至今都沒有定論。河岡義裕創造出的致命病毒,如果“逃出”實驗室,無疑將是又一場“生化危機”;但他們原本的目的,卻是研究病毒、拯救生命。聽聽美國兩位科學家心里的想法: 美國科學家1:我們離這種影響大量人群的事故,可以說只有一步之遙。不幸的是,可能要付出這樣的代價,才能引起立法者的注意。 美國科學家2:盡我們全力去了解致命病毒,比如流感病毒,是非常重要的。但另一方面,除非有非常嚴格的監管,否則,我們不應該進行這樣的研究。 作為科研工作者,科學家們的心態是矛盾的。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科研信息該如何發布、高度敏感的實驗室該如何確保安全,這些都在考驗著一個國家立法者的智慧。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 |
相關閱讀:
- [ 06-25]組圖;韓國在朝鮮戰爭爆發紀念日舉行反生化演習
- [ 02-05]美媒稱敘利亞生化武器研究中心被以色列空襲
- [ 12-10]美擬釋放數十萬“生化蚊子”消滅致命病毒
- [ 12-07]日本將在沖繩部署防核生化反恐部隊應對朝火箭
- [ 09-08]西尼羅病毒襲美引生化武器恐慌 專家稱不必擔心
- [ 07-25]敘官方稱控制首都8成地盤 生化武器系美歐陰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