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2008年角逐總統競選時,成功塑造“反戰”形象,“結束戰爭,讓美國人回家”的口號為他贏得眾多選票。而今,伊拉克政府遭遇反政府武裝猛烈攻勢,受到美軍2011年底撤離以來最嚴重挑戰,美軍作為伊拉克求援對象,做何考慮?
奧巴馬13日在白宮南草坪發表講話,稱美方仍有多種選項,但不會派遣地面部隊,“我們仍需謹慎觀察”。
地面戰:傷心往事
作為奧巴馬首先回避的地面部隊直接介入,在11年前的那場戰事中留下不少教訓。
2003年3月,美國政府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串通恐怖分子為由發動戰爭。聯合國安理會隨后通過第1511號決議,授權組成一支由美國領導的駐伊多國部隊。
空襲首都巴格達之后,美軍同年4月進入該市。5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宣布,伊戰主要作戰行動結束,12月,美軍在提克里特俘虜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
然而,美國在伊戰打響后深陷戰爭泥潭。在攻打伊拉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中,138名美國軍人喪生。此后,駐伊美軍頻繁遭到伊拉克境內反美武裝襲擊,傷亡人數不斷攀升,龐大軍費開支也給美國經濟構成沉重負擔,國內反戰呼聲不斷,布什政府承壓,甚至累及其所在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2010年8月18日,美軍最后一支作戰旅離開伊拉克,象征美軍作戰行動結束。2011年12月15日,美國正式宣布美軍伊拉克任務結束。只是,美軍迅速推翻薩達姆政權之后,其許諾的“民主與繁榮”并未降臨。如今的伊拉克,依然政局動蕩、存在嚴重的教派和民族矛盾、暴力事件頻發、經濟停滯、安全沒有保障、老百姓生活艱難。
另一方面,直至伊戰結束,美國指控薩達姆政權的兩大罪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串通恐怖分子查無實據,同時駐伊美軍虐囚和濫殺無辜等丑聞頻發,美國形象大損。
空襲:長效存疑
相對直接且收效較快的介入方式在于空襲,這也是眼下最受關注的介入途徑。西方國家消息人士稱,伊拉克總理努里·馬利基已經秘密向美方提議,請求美軍考慮空襲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據點。
如果發動空襲,美軍可選擇戰機或無人機,從美軍航母和在土耳其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起飛,執行任務。美國國防部13日表示,“喬治·H·W·布什”號航母戰斗群已經部署“這一地區”。
空襲13日被美國國防部稱為“動態打擊”,除能打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據點,還能向這一反政府武裝傳遞信號,即美國堅決支持伊拉克政府。
然而,美軍先前空襲的薩達姆政權以及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等,以固定基礎設施和政府部隊為目標,迅速發揮作用,但按不少美國安全事務官員說法,“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分散,流動性大,空襲能否精準實施、重挫其長期戰斗能力,值得考慮。
另外,空襲如果損毀地方基礎設施,可能反而助推反政府武裝攻勢。誤炸導致平民傷亡也是美軍空襲又一顧慮。駐伊美軍先前所致平民傷亡已經導致不少居民強烈的反美和反政府情緒。
奧巴馬在13日講話中說,任何軍事行動都必須“針對目標、精準”,這也反映出他對平民傷亡和美軍被再度卷入伊拉克泥潭的顧慮。
武器:外流隱憂
一名了解消息的美國前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白宮尋求限制軍事介入程度,從而可能同意國防部提議,組合行動,即加速交付軍事裝備、加強對伊人員培訓且不排除空襲。
這名不愿公開姓名的官員說,奧巴馬及其高級助手集中討論了向馬利基政府交付軍事裝備事宜。
自“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及其他反政府武裝今年初占領費盧杰市和拉馬迪市部分區域后,美國政府已加快向伊拉克政府交付武器,包括“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獄火”導彈和F-16戰斗機。
不過,交付武器的問題在于,小型武器易于交付,但“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F-16戰斗機等大型裝備生產周期長,一時間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至于小型的“獄火”導彈,其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表示,將和美國政府保持溝通,盡可能滿足交付需求。
除交付能力考慮,美方官員也擔心過快交付大量武器裝備,可能導致反政府武裝獲利。反政府武裝近日突襲行動之后,就展示了不少收繳的美軍裝備,包括美軍先前交付伊政府的“悍馬”牌巡邏車和大炮。還有目擊者稱,反政府武裝繳獲兩架直升機。
反恐:暫不對癥
路透社報道,過去數月以來,美國國防部力推“一攬子方案”打擊伊拉克反政府武裝勢力,但不少美方官員認為,這些方案都不足以幫助伊拉克政府逆轉局勢。
按前中央情報局和白宮官員肯·帕拉克說法,伊拉克政府方面應該投入更多,不論是改善安全局勢,還是緩和教派沖突,“他們必須做點什么”。
帕拉克說,美方先前的方案總體上相當于“反恐”,“就解決目前局勢根本沒有效果”。
另外,帕拉克說,奧巴馬政府應當謹慎,不要讓外界覺得美國執意支持現有的什葉派政府,而令廣大遜尼派政府感覺邊緣化,從而導致緊張局面無法緩和。
路透社稱,奧巴馬對伊軍事行動上的再三考慮和去年就是否因化武問題出兵敘利亞有相似之處。
奧巴馬說,就對伊行動會“咨詢國會”,但他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會讓國會議員就此投票表決。
去年8月,奧巴馬一度揚言,敘利亞化武問題引發美方“嚴重關切”,觸及美國“核心利益”,美國將就對敘動武尋求國會授權。隨后,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同意授權總統對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但在國會遭遇不小反對。數日后,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以“打比方”方式提出敘利亞免于遭受美國軍事打擊的條件,俄羅斯隨即提出類似建議,即敘利亞把化學武器交由國際社會控制。這一頁就此翻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底,美國盟友英國的議會下議院投票否決了政府對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的提案,首相戴維·卡梅倫表示將“據此行事”。(陳立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