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劉家義:對改革失誤審慎做出審計處理
2014-06-16 07:17:43??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經濟發展正處于“三期疊加”階段,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需要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困難和風險,統籌兼顧、多措并舉。從審計實踐看,當前需處理好八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處理好科學決策與推動落實的關系,加強對各項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報告、督查、考核和問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針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為保證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十八屆三中全會又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改革發展的方向十分明確,關鍵是勇于擔當、有效作為、抓好落實。要建立報告制,各地各部門定期向中央報告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建立督查制,重點監督檢查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是否真正取消或下放,財政、金融、稅收、投資、外貿等改革措施是否落實,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建立考核問責制,對各級各部門及主要負責同志貫徹落實中央政策措施情況,實行年度考核和問責,對落實中央政策好、改革措施到位、經濟健康發展的地區和主要負責人,可以考慮采取適當方式予以鼓勵。 二是處理好優化增量與激活存量的關系,促進財政提質增效。當前形勢下,在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同時,可以考慮從改進財政管理方式入手,積極推進財政資源整合,切實提升財政管理的層次和水平。進一步理順中央主管部門在財政資金分配中的權責,盡快啟動中央部門層面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健全專項資金分配、使用機制,著力解決權能交叉、管理分散、審批鏈條長、監管成本高、使用績效差的問題。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將適合地方管理的事項連同資金分配權、項目確定權交由地方,而將一些主要由中央下撥資金而由地方完成的事權上收中央,切實解決一方面大量建設項目無錢動工、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專項資金閑置的矛盾。同時,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減少競爭性領域財政支出,以增量帶動存量,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引導作用;加強存量資金清理和收入征繳,以存量壯大增量,對確屬沒有指定用途或因政策變化無需繼續執行的存量資金,應全面清理,由地方統籌安排,盡快落實到項目,使沉淀的財政資金盡快發揮效益,帶動社會有效需求增長,從而拉動經濟增長。 三是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目前,一些地方在城鎮化進程中還存在不配套、不協調等問題,有的重商業開發、輕居民安置,重新城擴建、輕農田保護,重地上建筑、輕地下管網設施配套,需要做好科學合理規劃,實現人口有序遷移。要完善建設規劃,中央主管部門從戰略布局總體把控,地方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對人口較多、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鄉鎮,加大基礎設施、住宅、學校、醫院等建設,引導有條件的農村人口有序轉移;對城鎮應統籌規劃好棚戶區改造項目,確保將集中連片的棚戶區全部納入改造范圍。要確保資金投入,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行棚戶區改造的專門債券來融資,對用于棚戶區改造的政府性債務,單獨統計、專賬核算、專項考核,同時鼓勵信貸資金、保險資金和社會保障基金進入,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投資。要切實維護民利,抓好拆遷補償,完善配套設施,落實棚戶區改造在繳納稅費、貸款利率和土地供應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切實維護動遷居民的切身利益。 |
相關閱讀:
- [ 05-09]國家電網確認審計署入駐 國電系股票繼續陰跌
- [ 05-01]審計署派數百人進駐國家電網 對劉振亞進行任中審計
- [ 03-20]審計署:領導長期租賓館酒店辦公將重點查
- [ 03-20]審計署將適時公告一批公款吃喝等案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