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伊斯蘭國”組織:世界“最富”恐怖集團
2014-06-16 09:10:45?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藍曉梅 陳瑜輝 |
分享到:
|
原標題:揭秘“伊斯蘭國”組織:世界“最富”恐怖集團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東恐怖主義進入3.0時代。”盡管伊拉克政府軍近兩天從恐怖組織手中奪回兩座小城,但這個名為“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的組織近一周來迅速攻城略地,令世界震驚:800名武裝分子竟讓受美國訓練過的伊拉克政府軍3萬人落荒而逃,一個嶄露頭角的恐怖組織半年間竟然占領伊拉克北方大片國土,這些震驚夾雜著指責將美國奧巴馬當局有關“撤出后確保伊拉克安全”的承諾打得粉碎。德國國際政治學者梅斯奈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如果把9·11事件和本·拉登被擊斃作為第一代和第二代恐怖主義的標志話,ISIS將成為“后拉登時代”恐怖主義的新標志。戰后的伊拉克和敘利亞成為中東恐怖大本營和策源地。以伊拉克和敘利亞為中心,從兩河流域到阿拉伯半島,從西亞到北非,恐怖主義像癌細胞一樣在中東擴散,已處于中東歷史上最嚴重時期。 “當今世界最危險的恐怖組織” “當今世界上最危險的恐怖組織!”德國《圖片報》15日這樣寫道,他們拖著一道血痕穿越中東,一個名為“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組織成為中東最新的恐怖生力軍。該報稱,這個組織有可能使整個中東地區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爆發一場中東的“阿拉伯戰爭”。與拉登被擊斃前后中東出現的一些“小打小鬧”的恐怖組織不同,該組織企圖在從伊拉克到地中海之間的中東核心地帶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家。該組織的頭目巴格拉迪被視為“新一代拉登”,美國已出千萬美元賞金要他的人頭。報道引述德國反恐專家諾伊曼的話稱,“ISIS對世界的危險遠遠高于塔利班,其影響已經突破區域局限,成為全球性的威脅。”而且該組織擁有包括美歐國家在內的各國信徒,比如,該組織約有200名圣戰者從德國到敘利亞,不久前轉到伊拉克的。奧巴馬當局低估ISIS太久,這是一個“不可彌補的錯誤”。 目前,在伊拉克的“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的反政府武裝基本上控制了遜尼派穆斯林生活的城市,最早今年1月經敘利亞通過安巴爾省到達費盧杰及周邊的地區,經過近5個多月的生息和壯大,現在擴展到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以及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一名剛從摩蘇爾城逃出來的伊拉克朋友對《環球時報》記者稱,現在摩蘇爾城里聽不到槍響和汽車炸彈的聲音,現在什么事也沒有。很明顯,ISIS和以前以制造恐怖襲擊為目標的恐怖組織不同,它們是要完全取代伊拉克政府。這名伊拉克朋友說,ISIS在摩蘇爾和費盧杰兩個城市成立了臨時管理機構,并命令以前所有在政府任職的工作人員正常上班。他說,目前在這兩座城市中,普通民眾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基本上有保障,但該組織已經嚴格禁止西方音樂以及飲酒等,連觀看世界杯足球賽也不允許。 這名伊拉克朋友說,目前占領當地的這些武裝分子,從街頭上看他們武器裝備都不錯,他們裝備有各種制式的坦克、火炮等,他甚至還看到空中有“黑鷹”直升機,但主戰武器仍然是裝有火箭筒和機槍的皮卡車。伊拉克官方稱這些武器是卡塔爾、沙特等海灣國家資助的,但這些組織聲稱武器都是從伊拉克軍隊手中搶來的。 對于伊拉克老百姓來說,在被占領的費盧杰、摩蘇爾等地,老百姓對于誰來統治并不關心,他們最擔心的是受到戰爭的傷害。由于ISIS和政府軍都采取強攻政策,使得當地不少遜尼派民眾大量死傷。不少伊拉克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盡管他們希望和平,但戰爭什么時候結束還是個未知數。 伊拉克《晨報》稱,ISIS絕大部分頭目和指揮人員來自沙特,而參加實際戰斗的人員大部分來自利比亞和伊拉克。他們最終的目標就是建立“大伊斯蘭國”。這個組織比“基地”組織更強大,組織管理效率更高。《晨報》稱,ISIS和“基地”組織之間的政治路線不同,但它們的目的是一個,即推翻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現政權,控制整個阿拉伯世界。 “拉登的夢想即將成真”? 對于這個所謂“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到底根源何在,國際媒體莫衷一是。英國《經濟學家》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力量,在過去數年針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在這些國家引起的不受歡迎的民間態度,直接讓各種恐怖組織獲益。該報道稱,ISIS在一年前將組織的名字“伊拉克伊斯蘭國”(ISI)增加了“沙姆”,意指“大敘利亞”(西方稱之為黎凡特)。這一組織改名的背后也體現出想要靠武力征服比現在敘利亞更大的版圖。報道稱,令西方最緊張的是,ISIS大約有6000武裝人員,3000人是外籍士兵,其中約上千人來自車臣,另有500多人來自美歐。 “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組織成為國際圣戰的新堡壘”,俄塔社10日以此為題稱,該組織此前在敘利亞的力量曾一度加強,成為反巴沙爾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該組織在所占地區推行暴政,因此遭到敘利亞普通民眾的痛恨。今年1月,該組織在敘利亞為了爭奪地盤,又與原先并肩作戰的敘利亞自由軍火并,受西方支持的敘反對派組織“全國聯盟”也表示完全支持打擊活躍在敘利亞北部和東部的這支武裝。 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料,實際上,ISIS的前身是上世紀90年代初成立的一個名為“一神論和圣戰組織”(TOMJ),是扎卡維利用阿富汗設立的營地。“9·11”后他們作為恐怖主義組織遭到圍剿。2003年,美國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伊拉克北方許多地方出現政治真空,扎卡維等趁機打著“基地”的旗號進入伊拉克,以“伊拉克基地分支”的名義猖獗一時。2006年,他們和提克里特附近一些遜尼派部落武裝組成反美的“圣戰者聯合委員會”。同年12月,它們宣布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拉克伊斯蘭國”(ISI)。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ISI紛紛進入敘利亞,并在2013年正式打出ISIS的“國號”。 許多中東問題專家稱,這個源流混雜的恐怖組織在伊拉克并不真正關心能否取代伊拉克政府,或者在敘利亞推翻巴沙爾政權,他們所關心的是占領一塊(能占領哪一塊就哪一塊)足夠大、足夠富庶的地盤,在那里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并毫不留情地在地盤里消滅一切敢于持異議的人和組織。 “拉登的夢想即將成真!”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稱,巴格達迪很可能成為新伊斯蘭帝國的哈里發。拉登被殺3年后,ISIS已經在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等積累了強大的實力和豐富經驗。它們已經不再藏身于偏僻的山里,而是走向城市,擴展到敘利亞和伊拉克,為伊斯蘭帝國打下基礎。他們不僅有明確的意識形態目標,也有針對性的戰術,新一輪攻勢即將開始。 恐怖組織找到新“崛起之地” 法國《世界報》稱,ISIS“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能力很強,一些曾和他們交手的美軍表示,他們是“最難纏的恐怖分子”。該報稱,在2006年左右,ISIS的前身和美軍或伊拉克正規軍正面交手,總輕易被擊潰。但經過敘利亞內戰熏陶后的ISIS,卻能嫻熟實施地面協同作戰。法國中東問題專家貝納阿德稱,以往ISIS的攻勢主要是襲擊、騷擾,即便攻堅也只針對一兩個城市,此番同時在幾個省發動攻勢,是非同尋常的。和許多恐怖組織不同,ISIS不僅有國際兵源、財源,而且有自己的人力、財力基地,還剛剛在摩蘇爾銀行截獲4.29億美元巨款,一舉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恐怖組織”,倘國際社會不及時應對,后果不堪設想。 “德國之聲”認為,3年前,拉登這個世界上頭號恐怖分子被擊斃被西方視為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是,拉登現在有了繼承者。“基地”組織現在活躍在尼日利亞、索馬里、敘利亞、埃及和伊拉克。各種伊斯蘭激進運動,像索馬里“青年黨民兵”或是尼日利亞北部的“博科圣地”,還有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與“基地”組織的性質類似,并且把“基地”組織的遺產接了過來。這些組織總是在沖突地區尋找“新血”。自從“阿拉伯之春”以及中東一些國家出現不穩局勢以來,恐怖組織找到了一個新的崛起之地:如果它們要重整旗鼓,那么在利比亞和敘利亞要比在巴基斯坦或者阿富汗有更有利的條件。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國際政治學者梅斯奈爾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類似ISIS這樣的恐怖組織幾乎遍布整個中東地區。他認為,這是拉登喪生和“阿拉伯之春”的產物。這些組織現在從山村走向城市,給阿拉伯世界制造混亂,從敘利亞、伊拉克,到西奈半島、也門,以及非洲國家。梅斯奈爾說,西方支持的“阿拉伯之春”讓中東和北非陷入更大的混亂,加上當地的宗教爭端,使這些恐怖組織大行其道。這些組織的崛起對中東未來局勢會影響巨大,使中東的和平更加艱難。【環球時報駐伊拉克特約記者陳憲忠 環球時報駐外記者 紀雙城 孫微 青木 陶短房】 |
相關閱讀:
- [ 06-14]背景資料:極端武裝“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 [ 07-17]外媒稱基地組織打算宣布在敘北部成立伊斯蘭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