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與科普的搖籃 雖然從事的不是直接的科研工作,但通過近10年來追隨李超榮的考古足跡,許勇已經成長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考古人。 每次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前,李超榮都不忘在當地先進行科普宣傳。他說:“我們既需要專業的科考人員,也要讓更多普通人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 考古隊進行的工作曾經讓不少當地人好奇:“這些破石頭有什么好挖的?”李超榮不僅希望自己從中收獲研究價值,也會耐心地向當地百姓講授這些石頭所代表的古人用過的哪些生產工具。 當地老鄉獲悉自己家鄉還有如此的寶貝,也會主動將自己挖掘到的小東西送到李超榮這里來。許勇告訴記者:“老鄉非常細心,米粒大的石屑都能挑出來,這對我們保護文物非常有好處。” 考古是一件艱苦的工作,常常天還未亮他們就已上路。走路、爬山、搜索、采集、定點、定位、繪圖、運送并清洗標本,待標本干透了,再統一標記、整理、記錄、照相、包裝。 他們一般是白天發掘,晚上整理,有時候李超榮會把發掘現場當成天然的大講堂,把剛剛出土的手斧、石核、石器等石制品當作教具,向周圍的人們介紹他們的名稱、分類、用途,親身示范石制品的打制方法及使用方法,詳細講解在發掘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 許勇至今還記得當李超榮用現場打制的刮削器輕松地割斷繩索,用石器砍斷竹板時,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考古是一件艱苦的工作,也很鍛煉人。”李超榮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保護搶救發掘項目已經結題。這個項目不僅為我們培養了一批考古人才,也在當地傳播了科普知識。” |
相關閱讀:
- [ 01-29]埃塞出土世界最古老級別原始人石斧 迄今175萬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