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安全面臨挑戰 應以科學供給滿足合理需求
2014-06-16 13:50: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 李金磊)16日發布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4)》認為,中國能源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徹底擺脫“安全=加大供應”,即“粗放供給以滿足過快增長的需求”的習慣思維,轉變為“安全=效率”,即“以科學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的觀念。 6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舉辦發布會,會上發布了上述藍皮書。 中國能源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安全問題備受關注。6月1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就聚焦能源安全戰略,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 “世界能源版圖呈現出供應源和需求方同時多極化、多元化的紛繁復雜局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在會上指出,中國的能源安全目前和未來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中國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模式和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突出矛盾。 黃曉勇表示,從國際方面看,第一,中國石油進口源集中于中東、非洲且多為局勢動蕩地區,而美國未來的外交與地緣政策或許會增加中東局勢動亂的可能性,因此中國需要在這些地區投入更多精力;第二,中國石油海路運輸途徑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因此受到美國及其他一些國家對此多方掣肘的可能性也在增加;第三,美國2014年初確定將于2017年起對日本出口天然氣,雖然數量有限,但將對亞太地區的天然氣市場產生很大影響;第四,中國未來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談判中可能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 “從國內來看,中國單位GDP能耗過高,能源結構中化石燃料比重過高,高碳式的能源消費方式直接造成高污染、高浪費、低效率。例如,2013年嚴重的霧霾污染涉及范圍達160萬平方公里,多個省市空氣質量達到六級嚴重污染重的最高級。”黃曉勇說。 應擺脫“安全=加大供應”習慣思維 面對世界能源格局的新變化和嚴峻挑戰,中國能源戰略應該如何應對?藍皮書認為,中國應該重新審視能源安全的實質,徹底擺脫“安全=加大供應”,即“粗放供給以滿足過快增長的需求”的習慣思維,轉變為“安全=效率”,即“以科學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的觀念。 藍皮書建議,要大力倡導節能型經濟發展模式,將全面推廣節能技術、清潔能源技術作為解決中國經濟發展與能源、環境之間矛盾的關鍵突破性手段。 藍皮書進一步指出,一方面,對外應該繼續積極推動周邊外交,借助“一路一帶”戰略布局構建中國能源重點,進一步深化與環里海國家及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提高中國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的地位,同時加強能源金融監管,以減少國際油價波動。 此外,還應該在全球范圍內協調利益共同體,大力建設互利共贏的、新的世界能源合作機制并強化中國在其中的作用。(完) |
相關閱讀:
- [ 06-14]能源生產消費革命成國家長期戰略 相關規劃將制定
- [ 06-14]梳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 習近平李克強任正副組長
- [ 06-13]習近平領銜“中財組” 推動中國能源革命
- [ 05-30]時評:越南妄想借干擾開發活動攫取南海主權是幻想
- [ 05-24]俄總理稱中俄天然氣合作協議鞏固俄能源市場地位
- [ 05-20]德基金會調查指中國為該國歐盟外最受歡迎伙伴
- [ 05-07]歐盟俄羅斯烏克蘭擬就天然氣債務問題再度談判
- [ 04-30]克里呼吁歐洲降低對俄天然氣依賴 保障能源安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