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新研究表明,恐龍既不像蜥蜴那樣行動遲緩,也不像哺乳動物一般精力充沛,而是處于介乎兩者之間的一種狀態。 這項新研究著眼于一個恐龍是“冷血的”變溫動物(利用環境調節體溫)還是“溫血的”恒溫動物(利用內部機制調節體溫)的長期爭論的罕見“中間地帶”。 一般而言,變溫動物代謝速度緩慢,會根據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調節體溫,熱量消耗較少,又被稱為冷血動物,鱷魚、蛇、青蛙是典型;恒溫動物又叫熱血動物,它們的體溫能保持恒定,但需要為此消耗大量熱量,代謝速度較快,哺乳動物和鳥類是典型的熱血動物。 恐龍曾經統治地球超過1億年,但留存至今的只剩下化石,這使恐龍到底屬于熱血動物還是冷血動物難有定論。 美國阿爾伯克基市新墨西哥大學生物學家John Grady說:“其實,這里還有第三條路可走。” 如今,這一中間地帶已被包括金槍魚、鼠鯊和棱皮龜在內的動物所占領。Grady表示,研究這些生物如何控制它們的體溫將有助于揭示恐龍在幾千萬年前是如何控制自身體溫的。 中溫動物在身體內部燃燒能量以控制它們的體溫,但與哺乳動物或鳥類不同,前者并不會提供一個恒定的溫度。例如,金槍魚的體溫通常會比周圍的水溫高20攝氏度,除非它們潛入更加寒冷的海底——此時這種魚類的新陳代謝速率也會驟然下降,體溫也隨之降低。 為了摸清恐龍的新陳代謝情況,Grady及其同事編輯了一個關于381個物種——其中包括21種恐龍——的生長速率數據庫。 在這項研究中,Grady等人比較了數百種動物的生長速度與能量消耗情況后發現,動物生長速度越快,所需能量越多,代謝速度越快。然后,他們又根據恐龍骨頭化石的生長年輪及大小,估算出恐龍的代謝速度,并得出結論,恐龍的代謝速度居于熱血動物與冷血動物的中間水平。 與恐龍代謝速度相仿的現存動物除了針鼴和大白鯊,還有金槍魚、鼠鯊及棱皮龜等。 研究人員在6月13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作為中溫動物,恐龍獲得了在遠古地球的生存優勢。一方面,它們比體形更大的冷血爬行動物跑得快,避免了被捕食;另一方面,它們又比體形相似的熱血哺乳動物吃得少。 總之,“中間地帶”為恐龍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從而成為地球中生代長時間的統治者。 英國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家Stephen Brusatte認為,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新陳代謝模式可能都是在近幾百萬年間進化而來的——大部分是在恐龍滅絕之后。許多現代鳥類從孵化到長成只需要數周的時間,而最早的化石鳥類,例如始祖鳥則顯然要慢得多。 接下來,Grady希望對極地地區——例如阿拉斯加州——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從而驗證自己的結論。 他同時希望能夠對恐龍骨骼中的同位素含量進行測量與比較,這有可能為研究動物的體溫提供線索。 |
相關閱讀:
- [ 06-14]廣東河源發現“龍蛋共處”現象 見證恐龍末日
- [ 06-06]臺灣彰化監獄有恐龍? 原是收容人巧制花燈(圖)
- [ 06-01]長相怪異動物現身水田 專家稱其為恐龍時代生物
- [ 05-26]河北豐寧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化石長或長至10米
- [ 05-10]網絡預定游漸成趨勢 熱門景區備戰端午假期親子游
- [ 05-19]阿根廷發現40米泰坦巨龍化石 刷新世界紀錄
- [ 04-29]重慶公園內“恐龍”出沒吸人眼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