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密集訪歐突破美日掣肘 將于希臘闡述海洋觀
2014-06-18 06:58:32?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英國歡迎中國貴賓的紅地毯從溫莎城堡一直鋪到唐寧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7日用夸張的描述報道英國對中國代表團的禮遇。當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訪英行程正式展開,他會見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首相卡梅倫進行大范圍和小范圍的會談,并出席中英全球經濟圓桌會。世界力圖從如此密集的行程中解讀正在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一個老牌西方大國擦出什么樣的火花,經濟合作大單成為最受關注的“重頭戲”,路透社、美國《華爾街日報》等都重點關注英國石油與中國簽署的200億美元供氣協議,香港《信報》17日的社論稱,中英經貿關系蘊含著濃厚的利益互補色彩,有助于維持全面戰略伙伴的長期關系。 但正像英國《金融時報》所說的那樣,在英國政府內部,中方的訪問讓人提心吊膽,因為整個行程安排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可能遭遇困難和誤解。就在英國輿論把訪問重點聚集在經貿合作之際,部分英國政治人物“借人權教訓中國”的“癮”又犯了,英國副首相就人權問題指責中國。 但英國廣播公司說,無論有何爭執或爭議,英國都強烈希望與中國發展商業關系。 香港“大公網”的文章稱,經貿合作是這次李克強訪英的重中之重;然而如果我們把這次訪問置于近期國際地緣政治發展的大背景下來看,那么,其意義便遠非僅僅止于“言商”。 很多分析注意到,今年三四月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歐洲進行了長達11天的訪問,行程覆蓋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4國。上半年還沒過完,中國領導人就兩次踏足歐洲。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李克強對英國的訪問,也可以被看作是對英法德歐盟“三駕馬車”的平衡。 與此同時,歐洲領導人也頻頻到訪中國。自去年12月以來,英國首相、保加利亞總統、匈牙利總理、德國副總理、葡萄牙總統、意大利總理等先后來華訪問。 臺灣“中央社”援引學者的觀點稱,中國高層近來出訪歐洲具代表性的國家,盡管幾次訪問都涵蓋經貿議題,但大陸更希望將中歐關系,從單純做生意提高到戰略高度,突破美日掣肘。專家認為,6月初7國集團峰會時,美國、日本試圖對中國在東海、南海的作為提出指責,但沒有成功,這其中歐洲國家起到了稀釋作用。從最近幾年的中歐交往看來,北京對于加深中歐戰略合作的方式已經確定,即通過務實合作夯實戰略基礎。只要總體方向不變,雙方戰略層面的關系將得到深化。 中國總理還將訪問希臘。德國“全球新聞”網17日稱,李克強的訪問對處于歐債危機中的希臘來說,就像來了“救世主”。李克強訪希期間將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論壇并發表演講,全面闡述中國的“海洋觀”,也很受外界關注。【環球時報赴英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環球時報駐英國、德國記者 黃培昭 孫微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王曉雄 南平】 |
相關閱讀:
- [ 06-18]李克強會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 [ 06-18]中英總理共見記者 李克強借英國諺語喻中英關系
- [ 06-17]李克強攜夫人離京 開啟英國希臘之行
- [ 06-17]李克強訪問英國希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