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玉林6月18日電 題:存與廢中徘徊的廣西玉林狗肉節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王剛 張廣權 一邊是當地人的傳統飲食習慣,一邊是動物保護人士的強烈抵制。廣西玉林狗肉節近來成了國內外輿論廣為關注的熱點話題。 有著600萬人口的玉林市,是廣西最大的僑鄉。在玉林市民間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抵御風寒侵蝕)的說法。 在愛狗人士王曉媛看來,這種習俗應該摒棄。這位來自山西太原市的姑娘不遠千里于6月9日凌晨4時趕到了玉林市,與全國各地趕來的動物保護志愿者一起,加入到護狗行列中。王曉媛目前就職于太原鋼鐵集團,這次專程跑來玉林護狗“把年假都給賠上了”。 9日上午,王曉媛與多名愛狗人士一起舉報了當地一家屠宰場,當地官方隨后介入調查。之后的6天,王與動物保護志愿者們同玉林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進行了交涉,要求公開屠宰場相關證明。但最終都未能得到實質性的回復。對此,王曉媛感覺“有點失落”。 對于廣西玉林吃“狗肉”的傳統習俗,王曉媛顯得很無奈。她表示,過去幾年去過很多屠宰狗的地方,多數屠宰場屠狗方式很殘忍。 為了不刺激愛狗人士,玉林市全城遮掩“狗”字,“玉林第一家脆皮狗肉餐館”的招牌這幾天也不見了其中的“狗”字。這家店面的老板娘寧女士說,她留著手機號碼的餐館牌子被人拍下傳至網絡。從6月6日起,她陸續接到外省打來的電話,內容大多是反對她殺狗、賣狗肉。其中,一個北京號碼還在凌晨兩點多打來電話,為避免騷擾,寧女士只好將手機關機。寧女士最多時一天接到三四十個電話,不堪其擾的她,最后只好去報停了手機。 玉林市大新社區居委會主任楊業祥告訴記者,曾有救狗人士用腳踢壞鐵門后闖入當地一家屠狗場。 寧女士稱:“如果因為大批愛狗人士的抵制,狗肉生意無法繼續,我也沒有別的出路。” 寧女士認為,愛狗人士可以反對吃狗肉,但吃狗肉是玉林的飲食習慣,賣狗肉并不違法,愛狗人士不該這樣半夜電話騷擾她。 與寧女士一樣面臨營生困境的,還有玉林市民楊先生,他今年40多歲,育有一孩,目前讀小學。楊先生與老婆從事屠宰狗的工作已有十余年。楊先生稱:“6月以來,愛狗人士的抵制及輿論的種種壓力,讓他們這個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和無奈,監管部門三令五申要他們辦齊各項證照,并要求不能大規模,血腥粗暴屠宰。 迫于輿論的壓力,玉林市政府日前發布消息稱,“夏至荔枝狗肉節”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說法,玉林市各級政府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活動。 對于玉林狗肉節的存與廢,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可達認為,從近期的新聞報道透露出的信息看,玉林狗肉節是近十年來才興起的,與傳統文化并無多大關系,商家利用狗肉節制造噱頭來賺更多的錢,是以文化和節日為外衣,來大規模屠殺動物,這種行為是不應該提倡的。 周可達表示,愛狗人士提倡文明,反對屠狗,所采取的行為也應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如果采取非法手段,反而會造成新的社會矛盾,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我們既要尊重玉林人的飲食傳統,但同時玉林人也應該考慮愛狗人士的感受。從社會和諧的角度考慮,大規模的屠狗不利于培養人的仁愛之心。”廣西民族大學民俗學教授陳金文在1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中國民眾動物保護意識越來越強,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精神層次提高的表現。 陳金文建議,當地政府應從時代精神的角度出發,考慮狗肉節的存廢問題,引導民眾摒棄與時代精神不符的民俗習慣。 (完) |
相關閱讀:
- [ 06-18]狗肉節之爭,何必刀光劍影
- [ 06-18]政府與“狗肉節”劃清界限很明智
- [ 06-17]廣西玉林狗肉節官方退出主辦 往年日殺萬狗
- [ 06-13]眾星發聲抵制狗肉節 曬曬明星家的萌寵
- [ 06-12]大S跪求取消“狗肉節”遭網友吐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