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被指陷入恐慌 或將涌現“一千個本·拉登”
2014-06-19 06:53:07?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藍曉梅 李艷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伊拉克南部的國際石油公司18日紛紛宣布撤離人員,這是該國局勢急劇惡化的重大標志性事件,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在伊石油投資面臨危險。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整肅軍紀更換數名軍方高官,并征召200萬人反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但伊國內外大多數人的心仍在懸著。ISIS已逼近首都巴格達60公里處,巴格達市民開始囤糧、準備逃離。 18日,伊拉克電視臺報道稱,5000名伊朗敢死隊員已進入伊拉克“保衛圣城”。巴格達物價飛漲,許多人在準備逃離,7月15日之前飛往鄰國的機票已然售罄,政府軍在巴格達郊外已經挖下戰壕作為“最后一道防線”。 “ISIS的興起是一個全球腫瘤。”愛爾蘭《獨立報》18日報道稱,伊拉克駐美大使魯克曼在美國對多家媒體發出了“絕望的求救”,他稱如果國際社會不能有效協助伊拉克政府應對,那么將導致出現“一千個本·拉登”,因此,“這個SOS(緊急求救信號),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而是為了整個地球”。 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會見國會4位大佬,商討應對伊拉克問題,此前他表示,不排除采取軍事措施。在整個美國,“第三次海灣戰爭”是否會打響已經成了最熱話題。國會山的一些議員主張動武,但大多數媒體對此持反對態度。美國Opednews網站的評論文章說,伊拉克就是一個絞肉機,美國不能將年輕的士兵送入虎口。 美國NPR電臺17日寫道,在一個美軍2年半前撤離的國家,華盛頓到底有什么不得不保護的利益?總統沒有說,但參議員格雷厄姆說,伊拉克正迅速變為對美襲擊的新策源地,可能導致第二個“9·11”。該臺稱,在一些中東問題專家看來,這可能是夸大了。美國《政治家新聞》稱,越南戰爭時期,一個問題曾纏繞美國人:我們為何而戰?如今,這個問題再度纏繞美國。 如果美國對伊拉克采取軍事干預,動員盟友也將非常艱難。17日,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就刊登評論文章慶幸說,“很不錯的是,我們沒有在伊拉克。”新西蘭廣播電臺18日稱,該國總理拒絕回答是否對美國空襲伊拉克給予道德支持。 德國世界財經市場網評論說,“9·11”事件、越南戰爭的失敗是美國現代歷史上的兩個“創傷中心”。現在,伊拉克危機將很快成為美國的“第三個創傷中心”。 【環球時報駐伊拉克、德國、美國記者 陳憲忠 青木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白天天 汪析柳直】 |
相關閱讀:
- [ 06-18]巴格達人心惶惶:小孩持槍街上街 槍彈價格飛漲
- [ 06-18]伊拉克戰局逼近首都巴格達 全國恐面臨分裂威脅
- [ 06-17]聯合國撤離伊拉克 駐巴格達部分人員轉移至約旦
- [ 06-16]伊拉克當局展開反擊 反政府武裝威脅圍剿巴格達
- [ 06-16]美國撤離駐巴格達大使館人員 增安全部隊確保安全
- [ 06-16]巴格達爆炸襲擊致9死21傷
- [ 06-15]伊拉克巴格達發生爆炸導致30人死傷
- [ 06-14]伊反政府武裝三路包抄巴格達 安全部隊不堪一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