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加大替考的違法成本
2014-06-20 06:54:3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要想拆除替考產業鏈,必須把成本提高到讓交易進行不下去的地步才行 替考按說不新鮮,從晚唐的溫庭筠到清朝的科場舞弊案,代不乏人。但日前事發的河南替考案,仍讓人們感到觸目驚心。 細查這次替考案,雖然只是個別人上下其手,但已經出現了產業集群式運作的某些特征,上下游分工明確,配套措施到位,提供找槍手、偽造證件、打通考場環節等一條龍服務。而且想當槍手還要看你資質夠不夠,先測試幾次,通過了才能去替考。這都出現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程序了,能不叫人錯愕? 我們知道,規模經濟、產業集群的生產效率是小作坊無法比擬的,它能把各種生產要素高效聚合起來,釋放出巨大的產能。中國制造業之所以不怕競爭,就是因為我們有著完整的產業鏈條。 產業鏈的能量是中性的,用在經濟發展,自然有利民生。但要是高考替考也發展成產業鏈,各相關方都參與分肥,那危害同樣也是巨大的,禍害的不只是當期考生,還會對教育公平、社會公義造成極大的沖擊。 幸運的是,國家對于高考的監管一向毫不松懈,對替考等舞弊行為從來都是嚴打嚴判。河南替考案案發以來,有關部門也表示將徹查到底,對相關人的處理毫不手軟。 事后嚴查固然重要,事前震懾也必不可少。如何避免高考替考產業化?產業鏈圍繞供需而生,供需就是買賣。正常的商業活動中,買賣的核心問題是要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機會。反過來說,要想拆除替考產業鏈,必須把成本提高到讓交易進行不下去的地步才行。只要交易成本劇增,槍手不敢上場,考生不敢買考,中介不敢造次,那替考交易量自然就會大幅萎縮,形不成氣候。 雍正年間,如發現替考現象,槍手雇主都充軍,乾隆年間干脆都斬了。這是把替考的交易成本抬高的極端例子,我們今天當然不能照搬,但其中的懲治思路值得古為今用。如果高考是天下第一考,那么替考的風險怎么也得數一數二地高,才襯得上高考的地位吧。熊 建 |
相關閱讀:
- [ 06-19]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誠實守信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 [ 06-19]人民日報文章:準確把握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基礎
- [ 06-18]人民日報談官場匯報作假:講真話怕被領導穿小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