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在廣州市紀委監察局召開的定期新聞發布會上,市紀委常委、監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梅河清表示,今年前5月,全市查處市管干部20人,其中17個涉及受賄,占了85%,“一把手”占四分之一。 “一把手”貪腐比例多 梅河清介紹,今年1至5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案件67件,占立案總數的22.19%。其中,查辦市管干部20人,同比增加122%,已經超過了2013年全年總和。從這些案件來看,呈現了幾個特點。 首先是“一把手”占的比例多,涉案金額比較大。統計顯示,20個市管干部,其中一把手(在部門中做局長或是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有5人,比如市人事局原局長崔仁泉、市質監局原局長書記梁建清、化工企業集團徐寰宇、人事局軍轉干的主任葉頁。涉案金額也比較大,20宗案件中,案值超過100萬元的就有14人,有的甚至上了千萬。 其次是權錢交易相互交織,以權謀私的特征明顯。查處20個市管干部,其中17個涉及受賄的犯罪問題,占了85%,經濟受賄案件占的比例比較高。主要是利用手中的審批權、資產處置權、干部人事權等各種權力,直接插手干預微觀經濟領域,特別是建設工程等領域,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 領導以“借款”為名受賄 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腐敗分子作案的手段也比較隱蔽,曲線斂財的特征比較明顯。從查處的20個市管干部的情況來看,有的通過特定關系人來斂財,由特定關系的親屬,甚至情人收受錢物;有的以交易方式來斂財,所謂交易方式就是以明顯高于和低于市場價進行大宗物品買賣,獲得利益;有的不直接投資,就占有別人的股份,所謂收受干股,收受金額比較大;有的以借為名收受受賄,查到了,說是借的,沒有查到,就占為己有。 如何界定借款跟認定的受賄案件的區別?梅河清表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借款的雙方,跟領導干部的職務有沒有關聯性,是不是服務對象或是管理對象,如果跟你沒有好處,借錢給你不可能;其次,借,有沒有合約,有一些是口頭,說不清楚的,有沒有合同、借條;再者,有了借條,有沒有約定還款的時間;然后,約定了還款時間,到了時間,有沒有還款的行為;最后,借的行為,有沒有充分的理由,是不是確實有急事,銀行存幾百萬,還借人家老板的錢,與事實不符。 “這些手段,看似比較隱蔽,但黨紀法規上已經明文規定這些手段屬于受賄,都屬于經濟犯罪。”梅河清說。 節假日前后多現行受賄 “人情往來往往會異化為權錢交易的催化劑,利用熟人關系斂財,群體性作案的特征比較明顯,”梅河清介紹,現在查辦案件,一挖一窩,一扯一串,都是以熟人關系的同學、老鄉、朋友、戰友。開始都是送一些茶葉、煙酒的人情,送卡送物,再送錢、現金,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顯示這種人情異化為干部權錢交易的催化劑。 在時間上,案發時間集中,民俗習慣異化成為一些人斂財的重要手段。梅河清說,從查處的20名市管干部情況來看,80%的行受賄時間都集中在節假日前后,比如春節、中秋等一些節假日的前后或是期間。“借助一些以禮尚往來的名義進行行賄受賄行為,一些干部以紅包的形式,有一些紅包達幾萬。” 200“裸官”選擇遷回家人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巡視組的反饋,廣東查出1000多名“裸官”,其中200多人選擇遷回家人,866人被調整崗位。梅河清介紹,除了機關黨員干部、領導干部護照要統一收繳外,廣州市還開全國先河,對村社主任、支部書記的護照實行集中監管。 梅河清說,“裸官”不一定是腐敗分子,但從廣州查處的案件來看,確實有一部分腐敗分子是裸官,裸官的腐敗可能更瘋狂,比如查處的白云農工商總經理張新華,受賄9800萬,貪污2.4億元,“對這一類的貪污腐敗分子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記者凌越、張林,通訊員穗紀宣 |
相關閱讀:
- [ 06-20]廣州紀委:“裸官”比腐敗更瘋狂
- [ 06-18]廣東治理“裸官”紀實:遷回家人或接受調查二選一
- [ 06-17]民調:95.1%受訪者支持將“裸官”治理推及全國
- [ 06-11]治理“裸官”不能止于“三板斧”
- [ 06-10]終結“裸官的美好時代”需“百花齊放”
- [ 06-09]中央釋放信號強力治裸官 正制定“負面清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