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6月22日電 (記者 陶社蘭)被稱為茫茫海天“定位神器”的激光陀螺,一直是世界各國國防科技競爭的制高點。40多年前,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錢學森將寫有激光陀螺簡單原理的兩張小紙條交給國防科技大學。如今,國防科大激光陀螺技術創新團隊已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成功研制出多種型號的激光陀螺,多項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創造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多個第一。 中國各大媒體近日廣泛報道國防科技大學激光陀螺技術創新團隊事跡,全面介紹中國激光陀螺研究過程。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大放異彩,令世人矚目。而讓“戰斧”巡航導彈實現“千里點穴”功能的核心器件,就是激光陀螺。 激光陀螺,又叫環形激光器,它在加速度計的配合下可以感知物體在任意時刻的空間位置,被稱為武器平臺定位導航系統的“心臟”。 1971年,國防科技大學成立激光教研室。 當初,中國有十多家單位開展這項研究,最后都因基礎工藝過不了關而先后放棄。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要堅持下去。如果我們不干,就可能給國家留下空白!”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任團隊負責人的高伯龍說。 終于,1994年11月8日,中國第一臺激光陀螺工程化樣機在國防科大誕生。中國成為繼美俄法之后世界上第四個能夠獨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國家。 為使激光陀螺走出實驗室,他們攻克技術難關,完成了激光陀螺的工程化。面對激光陀螺實現產業化的要求,他們又與北京、天津、長沙多個單位合作建立了生產線。 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秦石喬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讓成果最大限度轉化為戰斗力,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43年的發展,團隊已成為中國激光陀螺研究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創造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多個第一:第一臺高精度反射率透射率測試儀;第一個激光陀螺實驗室樣機、工程化樣機;第一個實現激光陀螺產業化生產;第一家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并能全閉環研制生產激光陀螺的單位…… 然而,由于保密需要,團隊成員的學術論文不能公開發表;由于攻關進程緊張,他們沒有時間準備報獎材料,43年來只報了三次獎,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 |
相關閱讀:
- [ 05-19]國防科技大學古田教學基地揭牌
- [ 01-28]國防科技大學成功研制人體靜脈特征識別系統
- [ 05-23]國防科技大學校長張育林少將一行來巖考察[圖]
- [ 06-16]國防大學古田教學基地開展首批教學活動
- [ 06-12]報考國防生今起將登記 有意向者需提前準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