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正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辦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好消息接連而至:繼大運河申遺成功后,絲綢之路也成功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大家庭。尤其值得河南人自豪的是,這兩個項目都同河南有關,兩項目成功申遺,標志著河南省的世界文化遺產數量由原來的3處增加到5處。 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記者 邱琦/圖 【消息】 大運河、絲綢之路申遺成功 昨天下午,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獨立申請的文化遺產項目“大運河”以及與他國聯合申請的“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申遺成功。 按照規定,每年每個國家只有一個文化遺產的申報名額,我國今年申報的是大運河。而絲綢之路則是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用的是吉爾吉斯斯坦的申報名額。這也是我國首個跨國申遺項目,而且一次性申遺成功。 這兩個項目的成功申遺,標志著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達到47處。 【亮點】 河南再添兩項世界文化遺產 今年成功申遺的大運河、絲綢之路,均同河南有關。放眼全國,在此次申遺中,河南是唯一一個“雙遺產”的申報省份,而且雙雙申遺成功。 “大運河”文化遺產申請項目涉及沿線8個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個遺產點。在參與申報的河道和遺產點中,河南共有4段河道(通濟渠鄭州段、通濟渠商丘南關段、通濟渠商丘夏邑段、永濟渠滑縣—浚縣段)和3處遺產點(洛陽含嘉倉遺址、洛陽回洛倉遺址、浚縣黎陽倉遺址)。 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涉及3個國家的33個申遺點,我國境內涉及4個省共22個申遺點,河南省共有4處(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簡稱“一城一門一關一道”。 此前,我省的世界文化遺產共有三處,分別是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此次大運河、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使我省的世界文化遺產數量增加至5處。 【價值】 兩項文化遺產見證了隋唐盛世 昨天,省文物局有關人士指出,大運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運河通濟渠和永濟渠。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以通濟渠、永濟渠為“人”字狀兩大撇捺延伸,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公里,成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此次我省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7項遺產點,涵蓋了河道、碼頭、河堤、橋梁、倉窖、水工設施等完整的遺產類型,見證了大運河從開鑿、發展到繁榮、沒落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的突出普遍價值。 而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我省的絲綢之路遺產不僅文化內涵豐富,而且代表了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城址、門址、關隘遺址、道路遺址等不同的遺產類型,是絲綢之路從開通、發展到繁榮、鼎盛時期的重要載體和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突出普遍價值。 【意義】 增強河南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大運河河南段成功申遺,是我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進一步彰顯了河南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強了中原文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而絲綢之路成功申遺,對河南來說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早在去年,習近平主席就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在國內和中亞國家反響強烈。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從這個意義上說,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有利于河南更好地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省文物局有關人士指出,兩處世界遺產進一步增強了河南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將為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文明河南”,助推河南更好地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兩項文化遺產中的“河南符號” “一城一門一關一道” 見證中西交流 洛陽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載體和源頭,共有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定鼎門、新安縣漢函谷關3處遺址點入選“絲綢之路”,另外一處遺址點是陜縣的崤函古道石壕段。 漢魏洛陽城遺址和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分別作為漢魏時期都城和隋唐時期都城的主入口,是漢唐時期都城的代表性遺跡。 新安縣漢函谷關遺址、陜縣的崤函古道石壕段,分別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的關隘和道路遺跡,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防御及交通遺跡。 運河倉儲印證洛陽富庶 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人員曾在洛陽陸續發現了含嘉倉、子羅倉、回洛倉等大型倉儲遺址,其中,含嘉倉遺址發現許多刻有“天授”、“長壽”、“萬歲通天”、“圣歷”等武周年間的刻銘磚,并在160號倉窖中發現了已經炭化的50萬斤谷子,印證了女皇統治時期洛陽經濟的富庶。 大運河在鄭州段有100多公里,通濟渠鄭州段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東段起始點和河道重要組成部分。 |
相關閱讀:
- [ 08-15]農業廢棄物炭化技術有望治愈土壤"肌無力"
- [ 07-22]京珠高速一客車嚴重燒毀 尸體燒至炭化傷亡不詳
- [ 01-07]明溪發現300多粒史前炭化稻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