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6月24日電(記者王玨玢)河北仿造版“獅身人面像”驚動聯合國,再次將“山寨”建筑推向輿論風口。當代中國建筑建造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建筑文化卻日漸走向國際建筑界邊緣,一個文明古國為何找不到自己的建筑文化? 近幾年,“山寨”歐美建筑如雨后春筍頻繁出現在中國各地。在湖北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按金字塔、斯芬克斯像、希臘眾神像、凱旋門等仿造的各國建筑及雕像一應俱全。在廣東惠州,2011年4月開建的哈施塔特小鎮,幾乎“復制”了“世界文化遺產”奧地利哈爾施塔特鎮。而在浙江杭州,規劃占地7000余畝、規劃居住近10萬人的新城區天都城完全仿照巴黎而建,當地農民在“埃菲爾鐵塔”下耕作,這一事件引起法國媒體競相報道。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網站嘲諷這些“山寨”建筑稱,“在中國一下午逛遍巴黎、威尼斯”。 2013年,高達838米的長沙“天空之城”被曝“未批先建”,帶出國人對摩天高樓熱的擔憂。摩天城市網發布的《摩天城市報告》顯示,預計至2022年,中國摩天大樓總數將達1318座,是美國的2.5倍,其中80%將建在中小城市。 除爭建超高大樓外,原創建筑的怪異“雷人”也讓公眾難以接受。2012年初,出現在河北鹿泉靈山景區的“財富塔”因為外形由許多元寶組成被網民稱為“元寶樓”。而位于燕郊開發區的天子大酒店,外形為傳統的“福祿壽”三星彩塑,高41.6米,這一夸張造型被英國《每日電訊報》點評為世界上最難看的酒店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也曾做過實驗,在一次講座中,他拿出10多幅城市圖片,問觀眾是否能分出是哪些城市,結果全場無人能答。 何鏡堂認為,不少設計者認為只要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就是“標志性”,而地域文化和環境的缺失,正導致多數城市出現千“城”一面的特色缺失危機。 多位業內人士反映,頻繁出現超越發展需要的摩天高樓、脫離民族特色的異形建筑,現實根子還在文化自信缺失及各地規劃決策制度失范。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琦說,建筑是綜合社會意識的體現,有什么樣的時代文化,就有什么樣的建筑。當前文化發展的速度已經和經濟發展脫節,近30年來文化自信的缺失表現得尤為嚴重。盲目向西方看齊,反映一個民族對自己的傳統沒有自信、對現代也沒有自信,必須引起警醒。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其亨接受采訪時說,白紙新圖、全部推倒新建,這在中國是普遍現象。作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中國每年新建建筑使用世界上40%的水泥鋼筋,但建筑壽命卻只維持25到30年,撇開質量因素,最大的問題出在市政規劃缺乏理性。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城鎮建筑面積增速明顯加快。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城鎮建筑面積從約110億平方米增長到約220億平方米,短短10年時間翻了一番。 一邊是急速增長的建筑體量,一邊是千“城”一面、盲目求洋的設計困境,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設計大師程泰寧曾公開表示:“中國建筑發展進入了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時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鄭時齡認為,當下中國建筑行業正面臨一場文化危機。一方面,中國的建筑市場和城市規劃正成為世界的中心,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而另一方面,中國的建筑師卻處于國際建筑界的邊緣地位,傳統建筑文化瀕臨斷代,這一現象值得深思。 面臨席卷而來的“強勢”文化,如果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自強意識,缺失了地域特色和內在活力,只能淹沒在“文化趨同”的大潮中。周琦說,他在基層接觸過很多市長、區長,在沒規劃好城建之路要怎么走之前,就已經提出要“白宮樣式”“法國樣式”,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很多外國設計師都問我,‘我們都不再重建的東西,為什么中國要山寨?’‘幾千年的文明古國,難道沒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和建筑語系了么?’” 鄭時齡說,一國之建筑是政治、社會、文化、傳統等長期形成的結果,絕不能照搬或簡單移植。“山寨”建筑決策者自以為附庸風雅,實際是不知章法,不問環境,不懂歷史,沒有文化。 |
相關閱讀:
- [ 06-24]男子買5000元文具遇山寨貨 真彩筆芯實為“滇彩”
- [ 06-22]套房變身“山寨病房” 居民擔心健康受威脅
- [ 06-20]銷售山寨冰箱遭投訴 莆田商家狡辯:沒說是“松下”
- [ 06-19]山寨“海綿寶寶”甭想溜出國 廈海關查獲萬件侵權童裝
- [ 06-16]“山寨大力神杯”現身南京街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