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移送涉重大違法違紀案314起 涉1100多人
2014-06-24 17:09:32??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四、政府性債務審計情況 按照國務院要求,審計署2013年組織對全國政府性債務情況進行了全面審計。審計結果表明,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6 988.65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 29 256.49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66 504.56億元,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審計結果已上報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并向社會公告。 2014年,結合中央預算執行審計和地方財政收支審計,跟蹤審計了中央政府性債務制度建設情況,以及2013年6月底以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變化情況。從審計情況看,財政部等部門和相關地方加強了債務統計、對賬及風險分析預警等工作,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有所放緩。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審計的9個省本級和9個市本級政府性債務余額增長3.79%,比2013年前6個月平均增速下降7個百分點。此次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目前,各類政府性債務管理分別由財政部不同業務司局負責,尚未歸口統一管理,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等制度也不夠健全。審計的9個省本級和9個市本級中,2個未制定政府性債務綜合管理制度,9個未制定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制度。 (二)省本級債務借新還舊數額較大。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9個省本級為償還到期債務舉借新債579.31億元,但仍有8.21億元逾期未還。相對而言,9個市本級由于2013年土地出讓收入增長,債務負擔有所減輕。 (三)個別地方債務舉借和使用不規范。審計發現,2013年6月底以來,4個市本級違規由政府擔保或不合規抵押融資157億元,違反合同約定將108.62億元債務資金用于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或其他項目建設等。此外,4個省市本級還通過非公開定向融資工具、私募債等新方式舉債69億元。 對審計指出的問題,相關部門和地方正在整改。 五、重點民生工程及礦產資源審計情況 (一)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情況。2013年,各級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4722.92億元,通過貸款、發行債券等籌資5646.86億元,當年保障3158.1萬人,但審計發現資金管理和住房分配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資金管理方面,有38個單位騙取套取棚戶區改造資金15.41億元,有237個項目或單位將78.29億元挪用于市政設施、園區開發等。如河南新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編造虛假棚戶區改造規劃、虛估投資額等,以城市棚戶區改造名義發行債券9億元,其中7.77億元實際用于旅游開發、對外出借和投資等。住房或補貼分配方面,一些地區由于資格審核把關、糾錯清退等基礎工作薄弱,有4.75萬戶不符合條件的家庭享受了住房或貨幣補貼,有2.65萬套住房被挪作他用或違規銷售。對審計指出的問題,相關地方已追回資金41.84億元,取消2.9萬戶家庭的保障資格,收回或清理住房1.65萬套,完善制度724項。 (二)扶貧資金審計情況。從審計19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情況看,2010年至2012年,各級財政扶貧投入共計39.27億元,有效改善了當地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但扶貧資金使用管理還不夠規范。此次審計發現違法違規問題金額2.34億元,占抽查資金額的18.4%。其中:1595.71萬元扶貧資金被個人侵占,涉及公職人員28人;1.73億元扶貧資金被虛報冒領或擠占挪用,主要用于辦公用房建設、對外出借及日常支出等;4432.68萬元扶貧資金形成損失浪費,有的被用于修建形象工程,如寧夏同心縣投入391萬元建設了17座移民新村標志牌樓,其中動用扶貧資金114萬元;有5個縣的扶貧工作主管部門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在扶貧管理費等經費中違規列支吃喝、旅游費用53.36萬元。此外,還有2.27億元扶貧資金閑置1年以上。 為加強扶貧資金管理,中央下發了《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國務院扶貧辦及相關地方根據審計結果,出臺或修訂規范性文件40多項,歸還和發放扶貧資金1.38億元,清理消化閑置資金1.45億元,查處171名責任人員。 (三)重要物資儲備審計調查情況。結合國有企業審計,重點調查了煤炭、棉花、玉米等重要物資儲備情況,發現一些戰略物資儲備不足,有的經營性儲備擠占政策性倉容,有的進口儲備物資質量控制不到位。抽查12個應急煤炭儲備點發現,考慮煤炭儲備成本及市場價格波動因素,2011年、2012年月均庫存量分別比當期儲備任務少29.84%和18.15%。調查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發現,至2013年6月底,286個庫存點有243萬噸(占27%)儲備棉露天存放,同時部分庫房卻用于出租獲取收入,以完成年度利潤考核指標,其中2家儲備庫2013年發生火災,造成儲備棉損失約2.3萬噸、經濟損失約4.5億元。抽查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進口的4批次616萬噸玉米發現,有417萬噸的雜質和破碎粒率超過合同約定3%的上限,其中36.12萬噸雜質和破碎粒率超過10%。對上述問題,有關方面正在采取措施整改。 (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相關資金征管審計情況。從審計8個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看,這些地方近年逐步強化礦產資源管理,建立礦業權交易市場,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礦業權出(轉)讓中違法違規問題仍較突出。審計8個省共發現應征未征和擠占挪用探(采)礦權使用費、礦產資源補償費、資源稅等資金284.18億元,占抽查資金額的10.96%;抽查的3724宗礦業權中,國土資源部門越權審批或違規審批不符合條件的礦業權636宗,有114宗存在低價出(轉)讓和溢價收購從中牟取不當利益的問題,還有13宗在國有企業改制時被無償轉讓。如在陜西省靖邊縣3宗探礦權出讓中,國土資源部門有關工作人員違規審批,民營企業5年間通過轉讓部分股權方式將探礦權轉手倒賣獲取暴利。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地方采取追繳、沒收違法所得等措施整改違規問題金額136.18億元,制定完善制度40項。 |
相關閱讀:
- [ 06-21]審計署曬審計結果 8央企發放數億隱形福利
- [ 06-21]審計署曬央企審計結果 “彈簧”利潤隱形福利成焦點
- [ 06-20]國資委回應審計署報告:著力解決國企共性問題
- [ 06-20]審計署發布11戶國企審計結果 190名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