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爾勒市蘭干鄉政府辦公樓前右拐約100米,是一處恬靜的農家小院。32歲的早熱古麗·依米提站在院子門口。六月下旬的陽光像蘸了辣椒水,曬在人裸露的皮膚上火辣辣地疼。 6月22日,是“殘疾兒童教養中心”搬到新址的第十天。早熱古麗在等一個孩子。 早熱古麗失望了。她趕到數公里之外孩子的家中。“爸爸得了癌癥,掏不起500元。”孩子的母親吐尼沙古麗噙著眼淚說。待她的情緒平復下來后,早熱古麗說:“這孩子以后就不收錢了,免費!” 在這處農家小院里,生活著20個腦癱孩子和6名護工。其中,有4名孩子因家庭貧困,早熱古麗免掉了他們每月500元的生活費。 早熱古麗曾一度難以保全捉襟見肘的生活,幸虧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漢族大哥出手相助,才讓她得以渡過難關。“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們有尊嚴地活著!”早熱古麗說。 天山網訊(記者周順新 陳彥強 郭美君攝影報道) 九年前收養漢族女孩 2004年,早熱古麗21歲。新婚不久的她突發急病,手術后醫生告訴她,此生恐怕無法生育。 在傷心的淚水里,早熱古麗萌發了抱養一個孩子的念頭。2005年冬天,在團結路一家私立醫院門口,她抱回一個漢族女孩。 “孩子是被遺棄的,當時就發現有問題。”早熱古麗說,她希望能夠有奇跡發生,并給孩子起名突瑪麗斯,維吾爾語“英雄”的意思。 殘酷的現實印證了早熱古麗的判斷,突瑪麗斯一歲多的時候還不會爬。經各大醫院確診,女兒患的是先天性腦癱。 “家里面的幾間房子賣掉了,在烏魯木齊租房子給孩子看病。”早熱古麗說,雖然醫生和家人都盡力了,但最終還是未能改變女兒不能站立的命運。 回到庫爾勒后,早熱古麗24小時守護在突瑪麗斯身邊。日復一日,她希望用自己的愛讓女兒綻放最燦爛的笑容。 兩個民族 群眾獻愛心不分你我 愛,像在心墻長出的青藤一樣蔓延。因為無私地愛著女兒突瑪麗斯,早熱古麗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多的腦癱孩子。 家里債臺高筑,夫妻離婚,因照顧孩子無法脫身去打工而在溫飽線上掙扎……早熱古麗發現,有腦癱孩子的家庭雖各有各的難處,但有一些困難是共同的且難以克服。 “把這些孩子集中起來照顧,既可以讓孩子一起玩,又可以讓大人打工掙錢。”早熱古麗說,這一想法萌生于2012 年并很快付諸行動。短短幾個月,早熱古麗身邊就有了20個腦癱孩子。 因無錢交房租,早熱古麗和孩子數次搬家,最后搬到了遠離市區的農家小院。“每個孩子的家長每月得交500元的生活費,這些錢根本不夠用。”早熱古麗說,好在丈夫支持她,拼命掙錢,孩子們才沒有受苦。 愛心是什么?愛心是雪中送炭式的資助。在早熱古麗最困難的時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漢族大哥先后捐助了三萬元錢,還經常給孩子們送來食物和玩具。因為不知道姓名,早熱古麗親切地叫他“漢族大哥”。 “庫爾勒市愛心媽媽互助協會會長艾米拉汗·哈力克經常和會員一起來看孩子,捐錢捐物。”早熱古麗說,她組建的這個大家庭,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愛心人士共同撐起來的。 愛在兩個民族的孩子和大人之間傳遞,溫暖著20個折翼的天使。 我來養能養好養下去 “殘疾兒童教養中心”,這是早熱古麗給這個大家庭起的名字。 沒有經過任何部門的批準,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中心”是非法的。即便如此,早熱古麗還是非常努力地讓“中心”趨于正規。 “中心”設置有宿舍、活動室、按摩室、餐廳等場所。墻壁上張貼著各種各樣的宣傳畫,這些畫都是早熱古麗親手設計和制作的,主題大多體現的是“人人平等”這一理念。 雖然“中心”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但前路依然困難重重。30歲的美麗克木·艾力亞斯是“中心”的護工之一,每月有1300元工資。“工資太低了,就當是獻愛心吧。”美麗克木說,有好幾個前來應聘護工的人看一眼就走了。 “每天要給孩子喂飯、處理大小便、洗澡、按摩,一天忙下來,骨頭都散 了。”38歲的護工阿依沙汗說,要不是看在表妹早熱古麗愛孩子的份上,她早就不干了。 坐在孩子們中間,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愁爬上了早熱古麗的眉梢。“環境不是很好,因為缺少床鋪,有個別孩子還要睡在地上。”早熱古麗說。 早熱古麗的丈夫最近生意上有了起色,收入可以保證他們一家三口過上富足的生活。有親戚朋友勸她放棄這一“吃力不討好”的所謂事業,但早熱古麗不為所動。 “我不拋棄,也不放棄!”早熱古麗說,她無數次地提出這些腦癱孩子由誰來養,能不能養好,養多長時間這三個問題。每次她內心的回答都相同:“我來養,能養好,養下去!” 早熱古麗的理由很簡單:20個腦癱孩子中,有一半來自單親家庭,由于不夠福利救助標準,這些孩子只能在家人的照顧下生活,沒有經濟來源的親人無法給孩子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阿曼古麗·托乎提的兒子跟著早熱古麗已經生活了兩年多。“早熱古麗給我們幫了大忙,她可不能不要這些孩子!”阿曼古麗說這句話時,淚光閃爍。 “姐姐是好人!”15歲的夏依丹雖是腦癱孩子,但卻能用漢語清晰地表達她的愿望:“我不想離開早熱古麗姐姐,我想和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 站在陽光下,微笑著的早熱古麗眼神里夾雜著自信和迷茫。或許,愛心對她而言,只是一種散盡千金的守望。 早熱古麗身后的宣傳畫上有一行字十分醒目:愛心才是前進的真正動力。 |
相關閱讀:
- [ 06-25]新疆農民捐22輛摩托贈維穩隊伍:宗教人士負債捐款
- [ 06-24]宜昌市民舉報一無牌面包車形跡可疑 經查無犯罪嫌疑
- [ 06-24]新疆一個月打掉32個暴恐團伙 6名新疆民警因公殉職
- [ 06-22]新疆高鐵進行信號系統聯調聯試
- [ 06-22]新疆南疆最美村官17年如一日用愛融入尋常百姓
- [ 06-22]新疆兵團五家渠墾區法院審結一起離奇交通肇事案
- [ 06-20]張春賢: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標志新疆邁上新征程
- [ 06-18]中央投逾2億支持新疆教育 雙語教學項目獲“輸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