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本報刊發《商周文化遺址首次在綿陽現身》引起讀者的極大關注。日前有網友在論壇發帖,對文中有關文化遺址認定、出土陶器碎片年代和商周文化遺址等提法予以質疑,引發更多網友的討論。昨(24日)下午,綿陽市文物局考古隊長宋建民針對網友的上述質疑,一一予以答復。 ■記者 張登軍 質疑1 文化遺址認定證據不足? 回應:原生文化堆積是有力證據 在《商周文化遺址首次在綿陽現身》一文報道中,綿陽市文物局考古隊長宋建民認為,根據地形特征和現場發現的大量碎片可以看出,這里在當時應是一個小型的生活聚落遺址。就此,網友在論壇帖子中質疑,能否僅憑出土陶器碎片就斷定這一段存在文化遺址? 該網友在帖子中稱,所謂的文化遺址是指古代人類的建筑廢墟以及在對自然環境改造利用后遺留下來的痕跡,如民居、村落、都城、宮殿、官署、寺廟、作坊等。目前,僅發現了陶器碎片,哪怕是大量的陶片,就可據此宣布發現了文化遺址?這些碎片會不會是河流沖擊而形成的? 對網友的質疑,宋建民解釋說,遺址認定的重要依據是看該區域有無原生文化堆積。在鹽亭新農鄉發現的該處文化遺址中,現場除了大量的陶器碎片外,還發現了明顯的原生文化堆積,說明這些陶器碎片不是河流沖擊而形成的,而這也是認定該區域作為文化遺址的重要依據。 質疑2 商周文化遺址提法欠妥? 回應:“商周”只是時間概念 報道中提到,遺址出土的陶器碎片具有典型的商周文化特征。該網友稱,他看到報道后第一時間的第一反應是,商周文化遺址怎么會出現在巴蜀之地,難道穿越了? 該網友在帖文中稱,商周文化是中原地區的文化,控制與影響范圍不可能超出黃河中下游地區,在秦滅古蜀國、古巴國之前,中原文化對巴蜀幾無影響。既然如此,在遙遠的3500年—4000年前的巴蜀大地上,怎么會突兀地有塊商周文化遺址的飛地? 就此,宋建民解釋說,在考古學研究上,狹義的商周指的是商朝、周朝時期,而廣義的商周則是指青銅文明時期,這相當于中原商周文化的文化體系,其余地方均以此為參照,只是個時間概念,而不是地域概念。因此,此次在鹽亭新農鄉發現的古文化遺址也是以“商周”作為時間參照,稱之為商周文化遺址并沒有不妥之處。 質疑3 年代測定是否可靠? 回應:年代認定有科學依據 在《商周文化遺址首次在綿陽現身》報道中提到,鹽亭新農鄉出土的陶器碎片,距今約3500年到4000年。就此,該網友質疑稱,測定這些陶片距今3500—4000年可靠嗎? 該網友在帖文中稱,對于出土陶片的歷史時期是如何確定的,報道沒有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沒有提到出土陶片和堆積層是否通過科技手段,如碳14年代測定法測定。根據報道內容看,該網友懷疑專家僅僅是比對陶片上的紋飾而確定的年代。 針對該網友的這一質疑,宋建民解釋說,鹽亭新農鄉商周文化遺址的年代測定是有科學依據的。從三星堆遺址到成都金沙遺址,及之前發現的寶墩遺址,屬于早期成都平原的文化體系,其年代推斷就是建立在大量的碳14測定基礎上而得出的結論。后來在峽江地區的全國三峽考古大會戰中,通過碳14測定建立了以中壩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體系。根據以前的考古發掘成果,此次鹽亭新農鄉發現的陶器碎片,就處在上述兩個文化體系的時間段內,但這僅僅是初步推斷。 |
相關閱讀:
- [ 06-06]周文彰做客經濟大講壇 講述勤勉與執著鑄造夢想
- [ 02-27]各地整治"會所歪風" 叫停故居、文化遺址經營活動
- [ 04-08]周文重:亞洲和新興經濟體將處于改革關鍵時期
- [ 02-11]臺南挖出2800年前遺骸 據記載為大湖文化遺址(圖)
- [ 04-08]周文重答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主題意義
- [ 08-19]洪都拉斯瑪雅文化遺址古堡修復開放參觀(圖)
- [ 03-09]周文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融入政府日常工作
- [ 07-06]漳州兩文化遺址擬整體保護 整治“海絲”周邊環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