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答問: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五年增5倍
2014-06-26 12:28:14??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五年間增5倍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答記者問 近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一直將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作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突破口,作為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納入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全方位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促進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近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當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學前教育年均增長最快 問:國家為加大學前教育投入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特別是近幾年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10年頒布實施的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要“辦好學前教育”的要求。為貫徹落實好這些目標和要求,第一,提出了財政投入要求。2010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簡稱“國十條”),就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提出了“預算有科目、新增有傾斜、支出有比例、撥款有標準、資助有制度”的“五有”要求。第二,明確了財政支持原則。2011年,財政部會同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通知》,就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提出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地方為主、中央獎補,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立足長遠、創新機制”的四條原則。第三,設立了中央專項資金。從2011年起,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以中西部農村地區為重點,引導支持各地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努力調動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等各方面積極性,統籌城鄉學前教育發展,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建立幼兒資助制度,推動學前教育加快發展。第四,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各地按照“國十條”要求,根據當地學前教育基本狀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適齡人口分布、變化趨勢,科學測算入園需求和供需缺口,確定發展目標,分解年度任務,落實經費,以縣為單位編制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問:近年來,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總體情況如何? 答:近幾年,學前教育經費大幅增加,長期投入不足的問題逐漸得到扭轉。最明顯的特征有兩個:一是從各級教育財政性經費的增長情況來看,學前教育年均增長最快。從2008年的133億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748億元,增長了5倍,年均增幅49%。二是從財政性經費中各級教育所占比重來看,學前教育提高幅度最大。從2008年的1.3%提高到了2012年的3.2%,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遠高于義務教育、普通本科、普通高中、職業教育所占比重的提高幅度。 為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提供學前教育機會 問:中央財政是如何支持地方發展學前教育的? 答:地方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中央財政主要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設立專項資金,實施了支持地方學前教育發展的8個項目,包括:從2010年起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實施的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從2011年起會同財政部實施的四大類7個國家學前教育重大項目。 這8個項目,支持的重點是中西部農村地區和城市薄弱環節,為更多的農村孩子、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以及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提供了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包括四大類:第一,支持校舍建設。中央財政投入382億元,在中西部地區新建鄉村幼兒園4500余所,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利用農村閑置校舍改建幼兒園和增設小學附屬幼兒園約8萬所,在中西部13個省區農村偏遠地區開展巡回支教試點1500個。以上項目受益幼兒超過1000萬人。第二,實施綜合獎補。中央財政投入91億元,對各地扶持城市企事業單位、集體辦園,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園和扶持普惠性民辦園進行獎補,三年來扶持約6.9萬所次,受益幼兒超過1000萬人,其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300多萬人。第三,推動幼兒資助。中央財政投入16.2億元,對各地制定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加大資助力度進行獎補,平均每年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孤兒和殘疾幼兒300多萬人。第四,提升教師素質。中央財政投入11億元,培訓農村幼兒園教師29.6萬人,大幅提高了農村幼兒園教隊伍整體素質,為學前教育快迅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師資保障。8個國家學前教育項目精心設計,全方位推進,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激勵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各地學前行動計劃的實施。 讓幼兒園布局結構與老百姓需求相協調 問:下一步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和推動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這幾年學前教育發展很快,但是由于基礎差、底子薄,仍是國家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還面臨著許多困難。資源總量不足,特別是普惠性資源不足,一些困難地區和困難群體“入園難”問題依然突出;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和運行保障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幼兒園運轉普遍困難,幼兒園老師工資低、待遇差、隊伍不穩定現象普遍存在;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參差不齊,監管力量薄弱,一些幼兒園辦園不規范,“小學化”現象比較嚴重。下一步,按照黨的十八大“辦好學前教育”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繼續實施學前教育重大項目,在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同時,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努力實現“三個協調”: 一是幼兒園布局結構與老百姓的入園需求相協調。更加注重幼兒園建設的布局規劃,綜合考慮城鎮化發展、人口分布流動、就近入園的需要等 因素做好幼兒園的布點工作,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二是運轉能力與建設速度相協調。更加注重提高幼兒園的運轉能力。通過建立和完善公辦幼兒園基本投入保障機制和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切實解決目前幼兒園財政投入過低、依靠收費維持運轉的現狀。三是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相協調。更加注重學前教育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把提升后續發展能力擺上重要位置。著力推進學前教育綜合改革,做好辦園體制、投入體制、管理體制、用人機制和工作機制建設,解決好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
相關閱讀:
- [ 06-26]教育部確定天津廣西等10個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
- [ 06-26]教育部: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超90% 年薪最高20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