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彥 中國保監會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至此,此前引起廣泛討論的“以房養老”試點政策正式落地。 以房養老,這樣的養老模式對中國老百姓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成為社會養老的有效補充形式。它既可調動社會閑散資源,又能為老人安度晚年,提供社會資金支撐。正如《指導意見》指出的,“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 然而,就是這樣看似“各取所需”的養老模式,在國內并不吃香。有報道說,北京去年底試點以房養老,但幾個月來,一直無人辦理。看來,以房養老在中國推廣還需時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國人對養老的理念大多還停留在家庭養老的階段,對社會資源統籌養老模式,缺乏認知度和信任感。與此同時,房產又是國人一項重要的私人財產,有房在手,心中不慌。多數老人堅信,把房子牢牢握在手里,幸福晚年就有保障,因此對抵押住房來換取養老服務,心存顧慮。 中國人財富觀念和養老習慣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想要朝夕間改變,非易事。筆者以為,推進以房養老試點,最重要的在于建立信任。只有在公開透明基礎上,讓老人相信,自己的住房抵押,不會為別有企圖的機構和個人所利用,自己應得的利益,能夠全部得到保障,才有可能逐漸引導老人邁出社會養老的第一步。因此,門檻設置過高、抵押房產價值評估不合理等影響老人參與積極性的因素,我們都應盡力避免,并力爭從制度設計上予以杜絕。 《指導意見》為保障老人合法權益,對試點保險公司規定了較高的資格條件,在試點業務宣傳、銷售人員管理、銷售過程管理信息披露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對以房養老試點來說,這無疑開了個好頭。 |
相關閱讀:
- [ 06-26]評論:以房養老開閘 破解養老困局仍需多方努力
- [ 06-25]您如何看待“以房養老”?
- [ 06-25]評論:莫對以房養老試點期待過高
- [ 06-25]評論:“以房養老”關鍵看產品如何設計
- [ 06-25]以房養老首倡者孟曉蘇:房價跌了保險也按約付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