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解決中印邊界問題需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談判
2014-06-27 06:36:45??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講述者:黃桂芳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中國前駐菲律賓、新西蘭、庫克群島、津巴布韋大使 60年前,中國、印度、緬甸等亞洲國家剛擺脫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贏得解放和獨立,廣大亞非拉國家爭取民族解放運動正風起云涌地展開。當時,中國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內容為四個“互”字、一個“共”字。前四項原則是各國建立正常關系的基礎和進行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條件。而奉行四項原則,就能實現第五項——和平共處。 上個世紀50年代,印度、緬甸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一些新獨立的國家奉行和平中立外交,主張維護世界和平,既不倒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也不倒向以蘇聯為首的東方,在兩大集團之間保持中立。1955年,在印尼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在五項原則基礎上確認了指導亞非國家關系的萬隆十項原則,意義非凡,體現了亞非各國人民為反對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亞非國家友好合作而共同斗爭的精神。 上世紀90年代初,我擔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時任菲律賓副外長的蘇亞雷斯同我憶起了萬隆會議。他說,當年參加萬隆會議的菲律賓代表團長卡洛斯·羅慕洛(時任駐美大使),是位眾所周知的反共親美的外交官。在會議初期,他曾與少數人一起公然攻擊共產主義,并聲稱面臨中國“顛覆”威脅。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指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與會者應當求同而存異,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周恩來坦誠的發言和真誠的人格魅力讓羅慕洛動容,在他看來,周恩來不顧“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發生,仍毅然率中國代表團與會,表明中國的一片誠心和親仁善鄰的和平思想。因而,羅慕洛轉變態度,同周恩來進行友好接觸,出席周恩來宴請,并對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示贊成和贊賞。蘇亞雷斯稱贊說,東方人的智慧在周恩來身上淋漓盡致展現出來!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打破了幾百年來西方在國際法治上制定游戲規則而造成的“霸道”局面,并讓美國獨霸世界的全球戰略暴露無遺。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后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欖枝”的所謂“和平戰略”。60年后,美國為維持在世界的領導作用,戰略重心東移,自2008年起高調提出重返亞太,啟動再平衡戰略,妄圖遏制中國日益增強的國力和影響,也有管控盟國的意圖。它在中國周邊縱容少數國家對華挑釁和發難挑起東海、南海爭端。但是,中國將一如既往地成為地區和平最堅定的捍衛者和地區發展最有力的促進者。 60年來,不管國際風云復雜多變和國內情勢的發展,中國都恪守五項原則處理周邊和國際關系。周邊外交一直是中國整體外交的亮點,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和睦鄰、安鄰、富鄰方針。去年底,習近平主席又提出了樹立正確義利觀、“親、誠、恵、容”的新理念以及打造命運共同體、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新理念、新倡議。這些新主張體現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發展的時代潮流和現實需要,有助于推動中國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提升到新水平。 中國在外交實踐中尊重中小國家人民自己的選擇,贏得了廣泛贊譽 |
相關閱讀:
- [ 05-29]李肇星:亞洲拒絕任何企圖制造拼湊軍事集團的行為
- [ 05-28]福建高校再迎"高官"院長 李肇星何亞非加盟華大
- [ 05-27]華大國際關系研究院昨揭牌 前外長李肇星任名譽院長
- [ 02-13]李肇星何以反感“父母官”
- [ 01-21]李肇星憶聯合國經歷:各國大使有架子 開會常遲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