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丁亞菲 五代十國時期,后晉一“敬”姓大臣因為要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諱,忍痛減“文”改姓為“茍”。 一千多年后,滎陽市雷垌村幾百名“茍”姓后人不堪祖宗改姓所累,改回“敬”姓。這幾年,鄭州也陸續有茍姓人改姓敬。 心聲 寧可不上戶口,也不讓孩兒姓茍 “寧可不給孩兒上戶口,也不能讓他姓茍。”早在妻子準備懷孕時,鄭州市民茍先生就決定要給孩子改姓,甚至一度撂下了上邊那句狠話。 茍先生從上幼兒園起,就被老師、小朋友們喊作“小茍(音同狗)”、“茍”、“汪汪”。因為這,不管父親怎么打罵,他都不愿意去上學。后來勉強去上學了,遲到、逃課也是常有的事兒——他不想聽見老師點名,只要點到他的名字,就會引得同學哄堂大笑。 如今,茍先生已是一家單位的中層領導,卻依然沒能走出姓氏的陰影。他說,同事顧慮到他的感受,都不喊“那個字”,而是以他的名字或名字加職務來稱呼他。如非必要,他也不愿意告訴別人自己的姓氏,跟知道他姓氏的人說話時也習慣以“那個字”代替。 在茍先生看來,“茍”姓帶來的羞辱和創傷,已經烙印在了他的心中,足以影響他一生。他說,他所經歷過的這一切,絕對不能讓孩子再次經歷。 尷尬 總是被嘲笑,游泳被叫“狗刨” 事實上,因為“茍”姓而受累,想要改姓的人,遠不止鄭州市民茍先生一人。 在滎陽市城關鄉一個名叫雷垌村的小村子里,茍姓是個大姓,有四五百口人都姓茍。但早些年,茍姓族人時常被外姓人取笑。那兒的老人,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年齡小的孩子被叫做“小狗”,年老的人就被叫做“老狗”,游個泳也會被嘲笑是“狗刨”。 再后來,隨著外出打工、求學的村民越來越多,雷垌村里隨母姓的人多了,還一度出現了一家多姓的奇觀。 在雷垌村之外,全國還有許許多多的“茍”姓人遭遇著相同的尷尬: 做生意的茍鎮,買東西開發票的時候,名字時不時就被人寫成“狗鎮”;長春市民茍某介紹自己是“小茍”時,被單位領導批評“不嚴肅”;陜西人茍百善的女兒自小隨母親姓,從來不讓父親給她簽字;遼寧省新民市一男子因為姓茍而不好意思外出打工,只能一直在家做農活…… 雷垌村村民敬岐說,以前,村里的老人只知道祖上姓敬,并不知道其中的故事和淵源,想要把姓改回來也無從下手。 |
相關閱讀:
- [ 10-16]茍姓要改,那姓朱的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