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政府出手救市 業內分析成效不樂觀 煤炭行業的低迷不僅影響了煤炭企業,也讓一度以來煤炭財政的地方政府陷入困境。此外,一些和煤炭相關的產業和人群也受到了影響。 今年一季度,受煤價下行影響,山西GDP僅為5.5%,位列全國倒數第三。而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煤市的低迷深深影響了一些以煤為主要產業的地區人們的生活。一些煤企的員工因企業停產處于待業狀態。就連當地出租車司機也感嘆,以前每天能掙300~400元,如今只有200元的收入。 煤礦企業的大規模停工也影響到了柴油市場。據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楊麗杰介紹,自從年前內蒙等地的煤礦停工之后,多數煤礦至今未開工,多數東營調油商在內蒙設立了辦事處,由于今年需求一直未能提升,每月僅發貨3-5車柴油,較往年銷量大大降低,入不敷出,多數辦事處均已撤回。 為了挽救煤市危局,今年上半年多個地方政府推出了煤炭救市政策。據中新網能源頻道統計,目前山西、陜西、湖北、福建、四川、內蒙古等煤炭產地均出臺了針對煤炭行業的救市措施,扶持的方式主要是減免煤企稅費。 不過,業內對此卻不樂觀。業內不少人士擔心,在如今煤炭仍然供大于求的形勢下,這可能刺激這些地區煤企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加深煤炭供過于求的狀況。 中宇資訊分析師高原對中新網能源頻道表示:“在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仍無明顯改善情況下,政策利好效果也將有限。市場經濟下,靠政策手段救市難有成效。”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鄧舜則表示,隨著能源重污染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煤炭的消費比重將不斷下降。通過救市來抗衡這種趨勢,恐怕將無疾而終。從宏觀環境來看,地方煤炭救市政策的出臺與國家層面的空氣清潔要求也是背道而馳的。 也有分析認為,雖然短期內煤價下行給媒體行業帶來巨大打擊,但長期看未必是壞事。劉冬娜表示:“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大背景下,一方面給煤企帶來沉重經營壓力,另一方面也市場倒逼機制,使更多企業反思和尋求長遠發展出路,提高應對不確定性因素沖擊的抵抗力。雖“去產能”觸及眾多煤企利益之痛,但這一環節卻不可逾越,以量補價以長遠眼光看,非常不利可持續發展,為避免步鋼鐵行業后塵,必須壯士扼腕,下定決心背水一戰。”(中新網能源頻道) |
相關閱讀:
- [ 06-26]社科院:治理霧霾須從源頭減少煤炭消耗
- [ 06-26]運煤車發生側翻 煤炭掩埋放學路過男童致其身亡
- [ 06-26]三利好助煤炭板塊逆市飄紅 10只龍頭股迎布局良機
- [ 06-25]兩市低開低走 有色煤炭板塊領跌
- [ 06-17]煤炭市場持續寒冬 貴州最大煤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恐遇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