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網6月30日電 (查云帆)“晚安,馬來西亞370”——這是今年3月8日凌晨,馬航MH370航班對世界的簡短道別。當晚,這架載有239人的波音大型客機偏離目的地,消失在夜幕中,從此行蹤成謎。失聯離奇、線索紛亂、黑匣缺失、搜尋復雜……隨著時間推移,直到今天,MH370留給世界的仍是重重困難,和層層謎團。無論如何,人們的心愿必須延續——那就是,找到飛機,解開謎團。
謎一樣的失聯事件
“人類航空史上未解的最大謎團之一”,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的這一評價并非聳人聽聞。一架駕機者經驗豐富、起飛后在馬國空管區內未現異常的波音777大型客機,半夜音信全無,讓多國專家百思不得其解,媒體更是莫衷一是。一時間,“緊急情況”說、“操作失誤”說、“劫機”說、“擊落”說、“機體老化”說等,各路猜測甚囂塵上,卻無一可以完美解謎。
飛至馬越兩國空管交界處,MH370上的通信尋址和報告系統(ACARS)、應答器先后失靈,從此與外界斷了聯系。理論上,這兩套重要的通訊系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被人為關閉。但一位波音777前飛行員指出,據他記憶,飛機進入越南領空前有“死角”,甚高頻(VHF)通信系統發射有約10分鐘停頓。另一名駕駛員也指出,馬來空管將飛機移交越南后如未繼續監控,短時間內地面很可能未注意到飛機消失。
此外,軍用雷達記錄顯示,就在通訊系統切斷的前后數分鐘內,MH370從預定航線出乎意料地一個急轉彎,橫跨馬來半島,北上穿過馬六甲海峽,又在蘇門答臘島掉頭向南,最終消失在茫茫南印度洋。
英國布魯納爾大學飛行安全實驗室的蓋·格拉頓博士說,客機這樣的急轉彎“極其罕見”,可能飛機上發生了某種特殊情況,迫使飛行員決定轉飛不同的目的地并降落。飛行數據監測專家說,緊急情況可能有突遇惡劣天氣、機上發生火災、飛機突然減壓、關鍵設備故障、飛機空中爆炸解體等。但這些猜測都未得到公認。
外界最關注的,是此次事件是否系飛行員或其他人惡意所為。在兩名伊朗乘客使用意大利游客失竊護照登機一事曝光后,雖然乘客等已被證“清白”,但機長和副機長“人為操縱飛機”的嫌疑并未洗清;那邊廂,美國記者也出書宣揚MH370“可能在美泰軍演時被無意擊落”。6月26日,澳方公布55頁調查報告,其中認為MH370在飛行最后階段可能處于自動駕駛狀態,因為機上人員當時集體缺氧,無法應答。但澳方沒有進一步證實其理論。
無論如何,在找到“黑匣子”前,MH370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仍撲朔迷離,真相仍待揭秘。
漫長的調查 艱難的搜索
MH370失聯的115天里,以中馬澳為主導的搜索隊伍沒有一刻停歇,為盡快找到飛機,幾乎“不計代價”。從泰國灣到馬六甲海峽,從安達曼海到南印度洋,多國衛星變軌找尋,空中海下無所不搜,卻一直未能窺見客機的“一鱗半爪”。隨著一條條線索被發現,又被否認,人們的心也一次次被揪起,又跌落。
期間,搜尋人員在南印度洋探測到疑似MH370黑匣子發出的水下脈沖信號,但經連月排查,澳方宣布排除這一線索。法新社指出,由此,搜索出現“倒退”,不得不邁向艱苦的海底搜尋。
那么,有關方一直依靠飛機與衛星6次“握手”信息而劃定 “南北走廊”搜索區,并通過飛行模擬系統不斷研究MH370的狀態,這些辦法是否可靠?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的結論經過了嚴格論證,之所以還沒找到飛機,是緣于“海洋太大、海水太深、海底復雜”。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也稱,其早就分析出,MH370的最后地點可能比疑似黑匣子信號的地方更靠南,暗示澳方對疑似黑匣子信號過多關注,忽視了相關報告。該組織同時稱,由于缺乏追蹤數據,分析仍有許多不確定處,無法精準定位飛機最后地點,只能由調查人員艱苦地排查。
6月26日,澳方在重新分析“握手”信息后,終于劃出一塊6萬平方公里的新搜尋區域,與原本相比更偏向西南。澳方已委托私人公司進行海底測繪,中方“竺可楨”號測量船也協助工作,新一輪搜尋大幕拉開。澳方強調,海底地形復雜,要排查新區域,至少需1年時間。
艱難而又未知的搜尋行動考驗人們的耐心。曾參與搜尋法航447的美國華裔專家陳長勝表示,海中尋找失事飛機,關鍵是科學地確定尋找“范圍”。即使運氣夠好能成功定位飛機經緯度,要克服讓人畏懼的海洋深度,也非易事。CNN曾給出一個比喻:想象自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中,站在高山上,想看到山下的一個手提箱。
悲痛未息 前路艱難
擺在搜尋人員面前的困難還不止此。MH370已成為人類航空史上最昂貴的搜救行動,各國對于費用分擔問題還未達一致,隨著搜尋常態化,海底測繪與偵測將需要更多花費。有報道稱,飛機制造商、航空公司或也將分擔部分費用,以查明事故原因。由于事件復雜性,費用問題牽扯各方利益,還需協調解決。
悲痛、期待、惶恐、失望、重燃希望……115天的等待,239名機上人員的家屬心情無數次大起大落。目前,有關賠償已經啟動,馬航承諾為家屬提供一切幫助,并盡力滿足要求。
確認客機失事原因和責任主體,是家屬索賠的根本。MH370到底是因為自然災害、機械故障還是人為故意導致失事,將使最后的賠償主體和數額不盡相同。理想狀態下,選擇便利的起訴地和適用賠償標準高的法律,無疑能讓家屬獲得最大的利益保護。但是,跨國訴訟的地域障礙、語言障礙,高昂的訴訟成本,也不能不考慮。
而馬航自身糟糕的財務狀況,也為巨額賠償蒙上陰影。出事前,馬航就經營不善,虧損巨大,如果其真的破產,那么“爛攤子”恐怕需要馬國政府分擔。不過CNN指出,即使馬航破產,家屬仍可通過保單獲賠。
馬國總理納吉布已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上撰文反思稱,此次事件中,馬航與馬國政府存在應對不足、安全缺失,但全球航空業都應吸取教訓,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國際民航組織也在MH370失聯后著手制定新標準,討論安裝實時追蹤系統,以更好地監控長途航線飛機。也有人提出改良通訊系統、增強黑匣子電量和錄音時間等,為出行安全增加保障。MH370事件暴露的諸多問題,引發航空業重新洗牌。總之,這起事件已永久地改變了這個世界,希望謎團可以盡快揭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