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家政府“托底型”養老院——清河敬老院目前開始試運營。敬老院由海淀區民政局投資5600萬元建設,以接收海淀區失能老人為主,優先接收海淀區戶籍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失獨失能老人、殘疾老人和高齡孤寡老人(探訪詳情請見今天晨報的《北京社區報告》第2版)。 去年底北京市政府提出,公辦養老院要發揮托底保障作用,重點為“三無”、“五保”、低保、低收入老人和經濟困難的失能老人、高齡孤寡老人提供基本的供養、護理服務。這是該政策出臺后,北京市首個投入運營的公辦養老院。 清河敬老院有260張床位,入住老人或老人子女須有海淀戶籍,入住前要經過身體狀況和經濟條件的專業評估,符合條件才能入住,同時根據評估等級享受國家補貼:輕、中度失能低保老人每月可得到1100元補貼,重度失能低保老人每月可得到2000元補貼。“這些補貼費基本都用在日常生活護理上。老人看病走醫保,床位是免費的,低保金主要用在吃飯上。”海淀區民政局副局長李杰告訴北京晨報記者。 清河敬老院試運營2個月來,已有50多位老人辦理入住手續。李杰表示,按政策敬老院80%的床位用于需要國家“托底”的困難老人;剩余的20%床位可接收海淀區其他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根據護理等級程度不同,入住價格在每月2700元至4500元。 此外,清河敬老院也是本市首家全部實現以購買服務運營的養老院。敬老院只有3名事業編制管理人員。老人的護理、醫療、餐飲、物業、安保等均由專業公司提供服務。今后,敬老院還將為周邊社區老人開展日托、小餐桌、慢病監測、專業洗澡等服務,建成清河地區的養老照料中心。 北京晨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本市正在制定《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體制改革的意見》、《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今后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都將交由社會力量運營管理,政府新建養老機構全部實現社會化運營。 北京晨報記者獲悉,海淀區有失能老人2萬多人。另一家“托底型”養老院——西三旗養老院將于明年投入運營,床位160張。(首席記者 崔紅) |
相關閱讀:
- [ 06-10]澳洲華人服務社為興建養老院舉辦慈善晚宴籌款
- [ 06-06]福安陽泉社區頤壽園: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 [ 05-30]廈門民辦養老院亂象叢生 條件簡陋管理混亂引人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