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中國高調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周邊戰略加分
2014-07-01 06:34: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社華盛頓6月30日電 (記者 張蔚然)東海和南海局勢緊張之際,中國近日高規格舉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存在的分歧和爭端,美國多位中國問題專家認為這是中國周邊戰略的“加分”之舉。 外界高度關注習近平這篇旨在“安鄰之心”的講話,他強調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還表示要推動建設開放、透明、平等的亞太安全合作新架構。 對于國家間存在的分歧和爭端,習近平表示要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熱衷于使用武力,不是強大的表現,而是道義貧乏、理念蒼白的表現。 考慮到一段時間以來南海和東海的緊張局勢,外界有人質疑中國在遵守五項原則方面缺乏足夠行動,甚至有聲音認為中國的言行存在較大差距,五項原則已經過時。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布魯金斯學會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Douglas H.Paal)和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都不同意這種看法。 芮效儉說,中國以最高領導人表態的規格強調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和爭端,表明中方迫切想扭轉周邊東海和南海問題上的緊張局勢,緊張局面拖得越久,越對中國不利。“以和平、平等”等理念為核心的五項原則“沒有過時”,中國須以實際行動落實這些原則,讓鄰國相信中國真正以此為出發點解決分歧和爭議。 包道格說,如果中國能夠成功說服日本、越南和菲律賓共同采取手段緩解地區緊張局勢,外界尤其是中國的鄰國將會看到中國的誠意與決心。反之,如果關系持續緊張,五項原則的現實意義也會受到削弱。 中國顯然已經了解到地區國家的疑慮和不安全感,所以習近平在大會講話中強調要推動建設開放、透明、平等的亞太安全合作新架構,推動各國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安全。這一理念與習近平此前在亞信峰會的表態一脈相承。 連日來,外界就中國所說“亞太安全合作新架構”包不包括美國做了各種解讀。卜睿哲認為,自蘇聯解體后,亞太一直在探索符合各國利益的安全架構,這一新架構完全把美國排除在外是“不現實的”,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表示為亞太安全做出很多貢獻,美國的地區盟友也已習慣美國的安全保護,如菲律賓已與美方簽署新防務合作協議,如果把美國徹底排除在外會給地區帶來潛在“不穩定因素”。 芮效儉注意到,中方在提到亞洲的事情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辦,亞洲的安全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的同時,也強調亞洲是開放的亞洲,堅定致力于同其他地區國家、其他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合作,歡迎各方為亞洲安全和合作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基于這種“開放”表述,他認為,地區安全架構的構建應當吸納東盟等組織的積極參與,地區組織的活躍參與可以避免地區大國之間的“直接對立”,并幫助平衡各大國的不同利益訴求,但前提是地區大國需要緩和關系,妥善管控分歧和爭議。 五項原則紀念大會期間,中方已經表示愿同印度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邊界問題,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表態堪稱“積極”。卜睿哲認為,如果中印邊界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將為東海和南海爭議問題做出很好的“示范”,在敏感問題上,即使是最基礎的談判都應當受到歡迎。 目前中日、中菲和中越關系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阻礙,芮效儉認為中日關系尤其值得加以重視,如果地區重要大國的關系不好轉,安全新架構將無從談起。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締結和平友好條約談判過程中,中日老一輩領導人著眼大局,就“釣魚島問題放一放,留待以后解決”達成共識,此后兩國關系快速發展,直至日本“購島鬧劇”后,兩國關系急轉直下,一直未能復原。作為一位出生在中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芮效儉建議,如果在可以預見的幾年內無法徹底解決釣魚島問題,雙方不如效仿老一輩領導人,再次擱置這一問題,為中日關系以及亞太安全合作創造更大空間。(完) |
相關閱讀:
- [ 07-01]彭帥不敵捷克名將 中國軍團溫網女單全軍覆沒
- [ 06-30]在歷史擔當中書寫中國夢——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3周年
- [ 06-30]“中國挨打王”來福州掙錢 靠挨打年入幾十萬
- [ 06-30]《中國非政府婦女組織“北京+20”報告》啟動會在京召開
- [ 06-30]恩格斯眼中甲午戰爭:中國自然經濟導致閉關鎖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