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日電 據水利部網站消息,7月1日上午,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主持召開會議,分析研判當前雨情水情汛情災情,進一步安排部署防汛抗洪工作。 今年入汛以來,華南、江南、西南和東北、華北的部分地區降雨明顯偏多,先后有128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部分中小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的洪水,一些地區遭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嚴重內澇等災害。今年已先后生成7個臺風,個數明顯多于常年(4.7個),6月15日第7號臺風“海貝思”首次登陸我國,比多年平均首次登陸日(6月26日)提前11天。 截至7月1日統計,今年以來全國有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甘肅、青海、寧夏等19省(自治區、直轄市)1935萬人遭受洪澇災害,因災死亡134人,失蹤12人,緊急轉移安置156萬人,農作物受災1293千公頃,倒塌房屋5.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344億元。 分析表明,從7月1日開始,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防汛抗洪進入關鍵時刻和緊要關頭。前一階段江南、華南地區強降雨過程頻繁,江河湖庫底水高,土壤含水飽和,產匯流條件充分。與此同時,北方地區剛剛進入主汛期,隨著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江淮、黃淮和華北地區的降雨過程開始增加。據預測,今明兩日,江淮、江南北部、西南大部持續多日的強降雨過程強度將再次加大,江蘇中部南部、安徽中部將有暴雨,京津冀地區將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時雷雨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極易引發流域性洪水和內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洪澇災害。此外,7月上旬末,東海海域可能生成1個臺風并影響我國,防汛防臺風形勢十分嚴峻。 會議指出,在全國進入主汛期的關鍵時刻和緊要關頭,李克強總理等國務院領導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充分體現了對防汛抗洪的高度重視和對人民群眾的深切牽掛。各級防汛指揮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把保障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進一步做好防汛抗洪各項工作。 一要強化監測預警。進一步加密監測,提高精度,滾動預報,及時分析,強化研判,提前預警,提升重大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預報能力,為防汛抗洪指揮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二要加強應急值守。堅持24小時值守,加強監測力量和值班抽查,第一時間掌握汛情災情,及時通報有關情況,特別是北方地區已進入主汛期,要進一步強化防汛值守和領導帶班,及時應對各類突發的汛情、險情和災情。 三要超前安排部署。各級防指要加強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聯合會商,科學研判防汛形勢,提前安排部署,提前啟動響應,提前排查隱患。各級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和崗位責任人要立即上崗到位,靠前指揮,現場解決突出困難和主要問題。 四要突出防御重點。在加強大江大河防汛工作的同時,要高度警惕局地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要突出重點,切實加強城市防洪排澇,特別是近年來內澇嚴重的京津冀等地,要落實應急排澇措施,做好薄弱環節隱患排查,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確保城市正常運轉;進一步加強山洪災害防御,充分發揮已建山洪災害預警平臺作用,及時發布預警,提前做好群眾轉移安置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要確保水庫安全度汛,嚴格執行水庫汛期調度運用計劃,嚴禁超汛限水位運行,根據雨情水情提前預泄,落實搶險物料和隊伍,發生險情迅速搶護;要著力做好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加強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的巡查防守,及時消除險情和隱患,確保工程防洪安全。 五要細化方案預案。及時細化洪水調度方案及各類防汛抗洪防臺搶險和人員安全轉移預案,特別要針對洪澇、臺風、山洪等各類災害疊加的情況,細化防、搶、撤預案,細化落實預案執行的關鍵環節、重點措施,提高預案的周密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六要加強支持指導。今年以來,國家防總已派出50多個工作組、專家組和督導組,中央財政累計安排防汛抗旱經費15.82億元,其中近日安排特大防汛補助費4億元,重點支持受災地區抗洪搶險。下一步,國家防總將根據汛情變化和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現場指導,加大資金和物資支持力度。 會后,國家防總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防指和各流域防總發出通知進一步作出具體安排,并在昨日派出4個工作組的基礎上,再次向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貴州等省(直轄市)派出9個工作組,協助和指導地方開展抗洪搶險工作。 |
相關閱讀:
- [ 05-11]國家防總安排部署當前南方等地防汛抗洪工作
- [ 07-27]汪洋視察吉林防汛抗洪 強調扎實做好防災減災
- [ 08-11]中國病險水庫成防汛抗洪最薄弱環節 治理刻不容緩
- [ 07-25]國家防總要求東北三省全力做好當前防汛抗洪工作
- [ 06-20]全國防汛抗洪進關鍵時期 浙江萬人集結嚴防漫堤
- [ 07-02]溫家寶湖南考察防汛抗洪 近40度高溫登損毀堤壩
- [ 06-22]胡錦濤、溫家寶對近期防汛抗洪作出重要指示
- [ 06-16]防汛抗洪進入緊要關頭[組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