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新疆意識形態工作是重中之重 須推進社會世俗化
2014-07-02 11:45:14??來源:天山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意識形態工作是重中之重 新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劉蘆梅: 面對今天新疆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最關鍵的就是要到人、管用、有效。 第一、切實筑牢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形成根基雄厚的崇德向善的人民力量。理直氣壯地講黨的恩情、國家的支持、全國的支援。做好重大思想理論問題的辨析引導,旗幟鮮明地批駁“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民族自決”、“高度自治”等錯誤觀念。宣傳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耐心細致、通俗生動、潤物無聲,讓群眾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第二、堅決抵御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滲透。我們要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和“一反兩講”大宣講活動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實現教育宣講全覆蓋。加大文化市場監管力度,加強有關出版物的審讀管理,堅決封堵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傳播的渠道和途徑。要深入揭批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的罪惡本質,全力戳穿“圣戰殉教進天堂”等歪理謬論。要強化網絡主戰場意識,抓緊落實“新新工程”,重點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民語網站,牢牢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 第三、不斷豐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要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抓緊實施“西新工程”、“東風工程”、“天山工程”等文化戰略工程,加快文化場館建設,努力實現建制村文化體育場地設施全覆蓋。加快建設“三大譯制基地”,增加少數民族文化產品供給。抓緊推出一批主旋律的影視劇、文藝作品、優秀圖書,特別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少兒讀物,真正讓城鄉各族群眾聽到廣播、看到電視、讀到主旋律的圖書。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流動人口看電視難的問題。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精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傳播,精心構建豐富多彩的網絡精神家園。 以現代文化引領新疆社會世俗化進程 新疆師范大學特聘教授、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劉賓: 世俗化是宗教社會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從歐洲文藝復興以來人類的各種活動逐漸脫離宗教形態的過程。主要用來說明在人類歷史的中古時期以后、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宗教在現實生活中逐漸失去至高無上、無所不在的地位,弱化了影響,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去除了主導一切的宗教權威和宗教色彩。“世俗化”問題已經成為當代解決人類社會的宗教與現代化進程關系的一個全球性重要課題。 世俗化是人類文明和單個“人”的精神發展的一大歷史進步。德國社會學家馬爾克斯·韋伯曾經用“除魅”這個詞來形容現代生活的世俗化。它標志著人擺脫了“神”的觀念束縛,實現了精神解放;社會實現了從“神本社會”向“人本社會”、“以神為本”向“以人為本”、“神道”向“人道”的轉變。而促成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要素是18世紀以來人類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新的科學技術的不斷涌現和全球市場經濟的繁榮。它伴隨現代化產生,成為現代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世俗化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重要標志。它所反映的是社會成員總體上形成了有別于宗教教義的一種新的、具有現實性的價值取向。 國內外學術界普遍認為,宗教世俗化是現代宗教發展的潮流。這非但不意味著宗教的衰落,反而體現了宗教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能力,使之能在新的時代高度上表現出自身隨時代進化的現實意義。世俗化的宗教是宗教新的發展,它應當更貼近現代人的思想和生活。還有的學者認為,鑒于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所以對于那些受到宗教很大影響的傳統文化而言,宗教世俗化實際上也是“文化世俗化”、促進文化轉型的過程。“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必然包含了引領“世俗化”這樣一項任務。 |
相關閱讀:
- [ 07-02]臺灣姑娘嫁給新疆哈薩克族青年
- [ 06-30]新疆阿克陶縣發生3.0級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 06-29]新疆巴里坤草原絲路美食薈萃 萬名游客品嘗
- [ 06-28]新疆伊犁河谷遭遇近19年來最嚴重干旱
- [ 06-27]新疆維吾爾族作家、詩人反暴恐聯名信引巨大反響
- [ 06-27]發表公開信譴責暴恐分子 新疆青年講述心路歷程
- [ 06-26]新疆和田市對30名見義勇為者獎勵獎金35萬元
- [ 06-26]新疆毒品犯罪仍處高發態勢 禁毒工作形勢嚴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