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 王萍)“自住型商品房”是北京住房保障創新的最大亮點,也是重中之重,這從今年的全市土地供應中可見一斑。昨天,北京市國土局通報了今年上半年土地供應情況,在所有已成交住宅用地中,累計可用于建設自住房的用地建筑規模高達221萬平方米。通報中透露的另外一個關鍵信息是:自住房房屋平均銷售限價為每平方米1.88萬元,單套平均戶型面積為94平方米。 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本市供應住宅及商服用地共計982公頃,完成計劃的45%。同時,在住宅用地供應中優先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已供的714公頃住宅用地中有387公頃為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51公頃為自住型商品房用地,民生住房用地占總住宅用地面積的75%。 今年北京在土地交易中還試點了異地配建保障房的新模式。針對容積率較低,自身不適宜配建保障房的住宅用地,試點采用了異地建設保障房面積交易方式。異地建設保障房,并非是讓拿地的開發商真的去異地建設保障房,而是讓開發商支付保障房建設資金,由政府安排具體實施。在穩定地價的同時,還能促進保障房的持續性建設和商品房地塊的規劃實施。目前正在交易的住宅用地中有4宗采用了這種方式。 針對社會關注的自住房,市國土局表示,今年上半年已成交住宅用地中累計可用于建設自住型商品住房的建筑規模約221萬平方米,可提供自住型商品住房約2.35萬套,完成全年5萬套供地指標的47%。上半年推出的自住型商品住房房屋平均銷售限價為每平方米1.88萬元,單套平均戶型面積為94平方米。 每平方米1.88萬元的銷售均價,顯然遠遠低于一般的商品房價格。因為按照自住房的制度設計,其價格要低于周邊商品樓盤的均價三成以上。同時,自住房的戶型與位置也要有所保證,要求盡量位于軌道交通沿線,其中多個自住房樓盤位于北京四環或五環以內。 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稱,下半年北京一方面加大住宅用地的供應,通過集中建設、配建、競建等方式,優先保障自住型商品房用地的供應。另一方面將在保障市政府重點工程用地需求的前提下,穩妥做好商服用地供應工作。 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網站顯示,目前土地市場正在交易的經營性用地共12宗,土地總面積約132公頃,其中住宅用地約103公頃,商服用地約29公頃。 |
相關閱讀:
- [ 06-25]誰妨礙了國土局執法
- [ 06-24]曝武漢江夏區國土局頂風修豪華辦公樓:人均超200平米
- [ 06-23]東山縣國土局:自我“找茬”整改惠民
- [ 06-19]安徽蕭縣原國土局長董超受賄800余萬一審被判無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